东北最大高铁站排名
沈阳南站
沈阳南站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高铁车站,共设12座站台、26条线路,候车大厅面积达31000平方米。
目前,沈阳南站日均出发、到达旅客达12000人次左右,客流较去年增长120%。
2.大连北站
大连北站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站之一,是大连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连市主要的高速铁路始发站。大连北站是哈大高速铁路、丹大快速铁路、沈大铁路的始发枢纽站,10台20线。
3.哈尔滨西站
哈尔滨西站站房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横距888米,南北纵距540米。哈尔滨西站设有高速、普速2个站场和1个动车所,站房综合楼分上下五层,10台22线
沈阳南站,12台22面26线,站房面积25.42万平方米。
哈尔滨西站,10台18面22线,站房面积7万平方米。
大连北站,10台18面30线,站房面积6.85万平方米。
沈阳站10台18面19线,站房面积12.11万平方米。
长春站9台16面16线,站房面积10.07万平方米。
哈尔滨东站,8台15面39线,站房面积19.24万平方米
牡丹江站,8台14面18线,站台面积2.9万平方米
沈阳北站,8台14面16线,站房面积12.11万平方米
哈尔滨站,8台14面14线,站房面积7.36万平方米
吉林站,8台14线14面,站房面积5.38万平方米
佳木斯站,齐齐哈尔站,长春西站,辽阳站,本溪站,丹东站,大庆西站,大连站,白城站,盘锦站。
东北规模“最大的”高铁站,被称东北第一大铁路枢纽站,就在辽宁 沈阳南站。
从高地铁站的细节着手,到高市区的高地铁站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非常关键的站点,其建筑面积为25.42万站点;因为是26~12大的地铁站,所以毫无疑问,我国东北地区升降场规模最大的高地铁站。
除了吉林,还有哪个地方的雾凇最好看呢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说到吉林的雾凇岛,真心讲我没去过,我的朋友倒是发过圈。根据有人做的当地攻略,雾凇奇观的形成,有天气很大的因素,而且必须是日出时分,所以想拍到大片,美炫朋友圈,也要不辞辛劳,起大早出门。
雾凇岛其实并不是一个景点,而是一个叫韩屯的地方,从火车站出来,有去那里的公共交通。我一直想去那里却没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屯上特别冷。曾经在冬天去过哈尔滨,冷得都不乐意出门,何况是天寒地冻的乡村呢。
为了欣赏雾凇,我也是绞劲脑汁,大费周章。终于在19年冬天,发现另一处可以观看雾凇的地方~辽阳的太子岛。传说太子岛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失败后隐居之处,太子岛由此得名。岛上也是一片片村落,冬天的辽阳并不寒冷,我去的时候,刚好看到日出,树上的雾凇并不厚实,但是由于河水温度较高,而空气比较凉,因此产生的雾气弥漫整个岛屿,雾凇虽少,但是依然清晰可见的。
太子岛上最好看的雾凇,一定是要等大雪过后的两三天,那个时候雾凇形成的条件很好,也特别多,应该是不比吉林的雾凇岛差,其实东北地区看雾凇的地方是很多的。我的一个朋友是齐齐哈尔人,她回家的路上也是可以看到雾凇景观的。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麻烦给个关注,码字不易,绝对原创,感谢阅读!
雍正皇帝是寿终正寝还是离奇暴毙
世人总是对未知的事情感兴趣!
关于雍正的死法,怎么死的?是不是被吕四娘所杀?等等问题,在问答司空见惯,太多了。相信回答者也是对这个问题也已经免疫了。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类似的这个问题呢?
因为雍正继位本来就有神秘色彩,加上力排众议重选陵址,加上吕四娘杀头之说,导致世人对雍正极度的感兴趣。
但是不管真相如何,雍正都已经安静的躺在泰陵地宫里了,不出意外的话,永远也见不到天日了。
为何对雍正如此有兴趣?
除了前边说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雍正能够博得人们的眼球。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蹭热点,关注热点新闻。
雍正就是一个热点,就是一个新闻。
九子夺嫡事件,原先并不是十分领先,最后却成功登上皇位。后人也杜撰了很多雍正修改诏书的说法。个人认为,这说法不成立。
一个人越有新闻,人们就越关注,雍正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自带流量。
雍正果然是个自带流量的明星,让人想忘记都难。
很快就有了一系列的新政,有人欢喜有人愁。加上重选陵址事件,再加上更具色彩的吕四娘刺杀之说,一下子让雍正拔得清朝帝王头筹,备受世人关注。
所以,很多人关心雍正,他的事件也受世人关注。
个人更相信雍正是劳累过度加上服食丹药过度中毒而亡。
雍正之死,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
“十三年八月二十ー日雍正在圆明园生病,然在此以前他照常办公,如十八日,与办理苗疆事务王大臣议事,命哈元生、张照一定清除苗患,否则唯他们是问。二十日,渝军机大臣关于北路军营驼马事务,引见宁古塔将军杜赉咨送补授协领、佐领人员。
及至二十ー日也未休息,二十二日晚病剧,召见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庄亲王允禄,礼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公、丰盛额,纳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宣布传位弘历,二十三日故世。”
雍正之死,“实录”只反映离世的迅速,而为他送终的张延玉则有感情地提供了一点新情况。张廷玉这么写道:
“八月二十日,圣躬偶而违和,犹听政如常,廷玉每日进见,未尝有间。二十二日漏将二鼓,方就寝,忽闻宣诏甚急,疾起整衣,趋至圆明园,内侍三四辈待于园之西南门,引至寝宫,始知上疾大渐,惊骇欲绝,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公丰盛额、纳亲、内大臣海望先后至,同至御榻前请安,出,候于阶下。太医进药罔效,至ニ十三目子时,龙驭上宾矣。”
他是说雍正二十日就有病了,然很平常,二十二日白天还见了皇帝,夜间再奉召入见,就“惊骇欲绝”了。除了惊讶病情急速变化之外,是否还有难言之隐?这是不能排除的。
雍正暴卒,官书不载原因,自易引起人的疑窦,再加上关于他为人的传说和评论,更易引人猜测,于是不得好死的种种说法便产生了。其中,被吕四娘刺杀的说法较为风行。传说吕四娘是昌留良的女儿,或说是昌留良之子进士吕葆中的女儿,在吕留良案中,她携母及一仆逃出,为替父祖报仇,习武,入宫杀掉了雍正。或云她的师父是一僧人,原为雍正剑客,后不乐为其所用,离去,培养了这位女徒。
据有人讲,这种说法,“都是实录”。这个传说直到今日仍有市场,1981年曾发掘雍正地官,未打开即作罢。可是社会上传说棺材已经打开,雍正有尸身而无头,似以考古发掘证实雍正被吕四娘所刺。其实,这个说法并没有道理。
雍正处置吕家,戮尸、新首之外,吕留良孙辈发成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乾隆时,吕氏遗胤有开面铺、药铺的,有行医的,还有人成为捐纳监生,被清政府发觉,改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后住齐齐哈尔,隶水师营。吕氏后商俱在,不过遭到严格管制,不能自由活动,当然不蓉祖上报仇。
至于吕四娘主仆三人的逃出是不可能的,当时办理此事的浙江总督李卫以善长缉捕盗贼而著称,所以奉命兼管江苏盗案,若吕留良后人果有逸出,他自有能力搜捕到案。再说他曾为吕家题过匾,吕案发生后雍正没有责备他,他必心怀畏惧地下死劲处理有关人员,怎肯容主犯子孙兔脱!
这种传说,亦有它的洲源。另有一种传说,谓雍正九年,官女与太监吴守义、霍成伺雍正睡熟,以绳缢之,气将绝,用太医张某之药而愈。这是子虚鸟有的事。明朝倒是发生过类似的事。明世宗在嘉靖二十ー年(1542年)被宫婢杨金英等缢而未死,用太医许绅之药而康复。雍正和嘉靖都庙号“世宗”,民间传说,把明世宗事安到清世宗身上,也是难免的。雍正被昌四娘之刺说,可由此衍化而来。
再说他的孙子嘉庆倒真被人谋刺过。嘉庆八年(1803年)闻二月二十日,嘉庆从圆明园返回大内,进神武门,至顺贞门,突有旗人陈徳向他行刺,未及近前,已被拿获。这个发生在宫禁的行刺案件,也可能成为后人附会刺客杀害雍正的张本。还有雍正遇刺于湖南卢氏妇人的说法。谓卢某谋逆被处死,其妇工剑术,为夫报仇,进入畅春园,刺杀雍正,然后自刎。这是小说家言。说湘人被害,大约是出过曾静案的缘故。把圆明园误为畅春园,可见传闻的不确实了。
另有雍正死于丹药中毒的猜测,它得到金梁的重视:“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饵丹所致,或出有因”。杨启樵多方验证此说,认为雍正是“服饵丹药中毒而亡的”。
这类官闱秘事,要确证论定,实在难得有过硬资料,不过可以从几个方面下手分析。雍正早就对道家的药石感到兴趣,雍邸时作《烧丹》诗:
“铅砂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他推崇紫阳真人,为之重建道院,特别赞赏的是真人“发明金丹之要”。
表明他对道家丹药的强烈兴趣。他平时爱吃丹药既済丹,四年(1726年),赐鄂尔素服食,受赐者服用一个月后奏报“大有功效”,并云“旧服药方,有人参鹿茸,无金鱼鳔,今仍以参汤送之,亦与方药无碍。”雍正告诉他:“此方实佳,若于此药相对,朕又添一重宽念矣。仍于秋石兼用作引,不尤当乎?”③要他将儒医与道医之药并用不悖。雍正还把既济丹赐给田文镜,说自己正在服用它,没有间断。
又说这种药“性不涉寒热温凉,征其效亦不在攻击疾病,惟补益元气,是乃专功”。原来他常服它,并非治疗某种疾病,专用作弥补元气。人们服丹药,总有所顾忌,怕与身体不投,所以雍正要田文镜放心:“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联知之最确”。表明他研究丹药药性。
雍正在宫中养着道士,原是为着治病,有的是用药石,有的用其他手段,如贾士芳则是念咒,行按摩术。娄近垣,为雍正设祷祈除祟,此人“颇不喜言炼气修真之法”,不是炼药石的。他很得雍正的青睐,封为妙应真人。雍正密令督抚推荐懂医药的道家,就是要“修炼养生之人”。为雍正炼丹的是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他们“为炼火之说”,在圆明园内修炼。
雍正和道士接近,极其希望道士给他治病、健身,对道家的丹药持欣赏态度,这些情况说明他有可能食丹药中毒而死。
雍正死的第三天,新君乾隆下令驱逐道士张太虚,这是与正之死是否有关的耐人寻味的事情。乾隆上谕:
“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与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与和亲王面谕者屡矣。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伊等平时不安本分,狂安乖张,惑世欺民,有干法纪,久为皇考之所洞鉴,兹从宽驱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内延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感,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
雍正死于仓皇,乾隆继位,百务待理,竟把驱逐道士当作要务,实令人费解。如果纯粹出于厌恶道士,本可从容解退,如若仅此之由必令臣下认为他即位首先挑剔乃父毛病,这对其统治不利,他不会这么干。然则或有大故,有可能是乃父食道士丹药致死,给雍正造成不得善终的恶名,因恨而逐之。
此种大恨本可致王定乾等于死命,但若热丧期间杀人,倒使事态滋大,引人议论,反为不美,故逐出而严加管束。要想把这个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需要弄清道家的长生不老术在历史上的变化,何以到明清时期还有人相信?
雍正的死因,有三种可能,一如官书所载,因病而亡,但它对暴死的异状未作解释,令人疑窦丛生。郑天挺师认为雍正“是中风死去的”,可惜没有说明,但是值得重视的说法。二为剑客所刺,此无稽之谈,经不起辩驳。三是死于丹药中毒,此说颇有合于情理处,然而究属推论,未可成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