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建筑工人冬季能施工吗
不能 因为海参崴冬季气温非常低,平均温度在-15°C以下,且常年积雪,这种天气条件非常不利于施工。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进行建筑施工,可能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同时也难以保证建筑质量。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建筑工程需要特殊的措施来防止施工过程受到不利天气影响,比如采用保温材料,使用加热设备和各种施工技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建筑质量。
同时,由于寒冷气候会对建筑和装修材料的性能造成影响,所以在选择材料和施工工艺上也需要进行特殊的考虑和设计。
海参崴建筑工人冬季是不能施工的。因为海参崴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的东面,同样属于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零下10度左右,比较寒冷而冬季持续时间长,因此海参崴的冬季不具备施工条件,建筑工人无法在户外施工。
不能施工因为海参崴属于寒带气候,冬季气温极低,施工现场受到冻结或积雪的影响,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同时,冬季建筑工人的身体状况容易受到影响,面临着保暖和安全问题,不利于施工作业的进行。
在寒冷地区,可以选择在夏季集中施工,或采用特殊材料和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建筑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也可以在劳动保护方面做出措施,如提供暖房设施、保证工人安全等方面加强管理,为冬季建筑施工提供更好的保障。
苏联的图-4轰炸机,是怎么造出来的
在武器装备研制的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非常出名的山寨故事,其中之一为网友耳熟能详,这便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苏联图-4“公牛”轰炸机。我来注一下,图-4不能读作tu-4,是du-4。
因为中苏一段渊源,在我军也保有一定数量,其中一架还改作了“空警一号”预警机。我们先来说一下,它是怎么造出来的。
当时苏联还没有类似美国B-29“超级堡垒”这样的轰炸机,于是特别想要,多次与美国商量而不得。谁知美国巴巴的就送上门去,1944年7月的一天,一架美军B-29在轰炸在中国东北的日军返航时,发生技术故障,只能迫降在苏联的海参崴。这真是困急来了一个热炕头,于是苏联以侵犯领空为由,把飞行员给它送回去,却把飞机留下开始研究。
当时的命令,要一丝一毫不差地造出来,事实上制造工厂也忠实地执行了这一命令。造出来以后,国际专家的评价,相似度有90%。事实正是,没有B-29飞来,图-4就不可能造出来这么快。
原样参照高仿,飞机下线以后,甚至试飞都没有进行,你说抄的,没有问题,但是请谁也抄上一个,可以试一试,看看能否抄得出来。你可以说,它是一件绝版复制品,但要说直接拷贝,不走脑子,也完全不是这样。
航空产品越复杂,只靠囫囵吞枣根本不可能。实事上也是,前苏联在克隆过程中发现,越来越难,那发动机就不是,不是的地方当然还有许多。只是一样,为了加快研制进度,能仿的地方则仿而已。不吃透其技术,这宝贝儿造不出来。据信B-29主要核心技术有二,一是武器自动控制,二是全增压乘员舱,过去苏联没有,自从有了图-4就有了,这是真正的进步。
图-4战略轰炸机是苏联现代化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开山鼻祖,它的出现不仅让苏联拥有了空中远程战略打击能力,还对苏联此后所有的活塞式和喷气式战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图-4虽然服役时间不长,但是对于苏联航空史的意义却一点也不低。不过,要说起图-4轰炸机,就不得不提一下美国的助攻了。
(图-4轰炸机)
图-4实际上是美国B-29轰炸机的仿制品,图-4和B-29堪称是一对孪生飞机。B-29是美国研发的一型远程战略轰炸机,主要是为了满足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B-29在当时堪称真正的超级轰炸机,该机在载弹量、航程和速度等技术指标上要远超同时代轰炸机。B-29的尺寸比B-17轰炸机大一倍,载弹量也多一倍,达到了9吨,最大飞行速度到达了640千米/小时,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因此,B-29也被称为超级空中堡垒。B-29的性能和威慑力,使得苏联非常感兴趣,多次试图引进,但均遭到美国的拒绝。美国认为这种远程轰炸机会对战后的力量平衡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将B-29定为严禁出口的武器。
(美军B-29轰炸机)
不过,在1944年对日空袭行动中,美军曾有4架B-29因为受损迫降到了苏联的海参崴。这让苏联喜出望外,立即扣下开展研究。苏联军方研究发现,B-29轰炸机性能先进,而且在很多关键技术上,远超当时苏联的技术水平。特别是轻质铝合金、增压座舱、遥控炮塔、大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雷达和其它所有的机载设备,苏联根本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同类设备。于是斯大林立刻决定要对B-29进行仿制,并正式命名为图-4轰炸机。
(B-29的整体技术水平远超苏联当时的水平)
图-4的仿制工作并不容易,苏联先将一架B-29进行了拆解测绘,随后才开始进行仿制。由于苏联的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很多部件的复制都遇到了困难。而且B-29采用的是美国技术标准,这与苏联标准完全不同,要完成10万多个符合要求的零部件,可见困难与压力有多大。苏联人想尽办法,终于在1947年首飞了第一架图-4,第二年它就进入部队服役。图-4虽然整体布局与B-29基本一致,但在动力系统、雷达系统和武器系统上都采用苏联国产装备。图-4采用了2400马力的ASh-73TK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功率要大于B-29的发动机,这让图-4拥有了更远的航程。图-4去掉了B-29使用的12.7毫米机枪,改为23毫米机炮,防卫火力更加凶猛。雷达和航电系统也都是苏联当时最先进的产品。
(图-4的整体性能已经超过了B-29)
图-4轰炸机进入部队后,承担了苏联空投原子弹的任务。它还改造成了运输机(图-4D)、侦察机(图-4R)、反舰导弹验证机(图-4K)、机载设备验证机(图-4LL)、空中加油机(图-80)和民航客机(图-70)等。可以说,图-4轰炸机为战后的苏联航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苏联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4轰炸机在苏联的航空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要说苏联图4轰炸机的由来,那还得从当年二战时期说起。早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政府就曾向美国提出请求,希望能把远程轰炸机加入到租借法案的名单中,可是美国一向是防着苏联的,所以并没有把这种远程轰炸机租借给苏联政府,但这是美国却送来了一架。
在被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之后,美国就计划着要尽快报复日本,对日本本土实施报复性轰炸,而由一名潜艇指挥官所提出的计划被采纳并实施。那就是让大黄蜂号航母搭载经过改装的B25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实施远程大轰炸。
这次轰炸任务进行的很成功,对日本的一处军工厂实施了轰炸,然而在返航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由于大黄蜂号航母在预定起飞点之前被日本巡逻船发现,所以这些B25轰炸机不得不提前起飞,这就意味着它们根本就飞不到事先跟国民党政府所约定好的武汉机场降落。
由于飞行技术和其它问题,有一架飞机发生了迷航外加燃油不足的情况,所以飞行员就朝着远东军事基地飞去,现在叫做符拉迪沃斯托克,过去叫做海参崴的地方。
当轰炸机降落之后飞行员就立刻被苏联军方控制,而这家B25轰炸机也被扣押并开始拆解测绘,直到战争结束这架B25轰炸机才被交还给美方。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这架B25轰炸机是经过特殊改造的,也就是拆掉了所有装甲和航炮,所以图4在制造完成之后,装甲和航炮数量明显不如完全版的B25轰炸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