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将会在这场疫情中遭受怎样的损失?如何自救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金秋麦穗儿,很高兴和大家一同来探讨这个问题。作为处在劳动第一线的农民,2020这不平凡的一年之计。我们北方的农村,除了农资变着花样的涨价外,对于我们内蒙古农村其它农作物的播种时辰没有什么影响。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农人敲响了紧钟,也给全球各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烦心和恐惧。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让全民“禁足”对我国的有些地方,新型肺炎的到来对春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虽说我们这边除了物资涨价外,生产还没有开始,但不知道疫情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让人放心的下地干活。这几天,由于土地的涨价,传统的玉米葵花等也没有了利润。所以我们只能准备培育蔬菜赌一把了、春耕在即,屁股再稳的农人也坐不住了,尚不明朗的疫情发展对农业未来的影响我们虽然只是雾里看花。但做好自己的打算,扎扎实实的去耕作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是做农人的本质。
坐在热炕上,算来算去,一年的收入还不够买种子化肥农药,好多农民春耕将面临巨大压力,在我们北方从事农业种植的朋友都知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面对春耕种不进地的农民,压力不光来自新型肺炎。一大半的压力还是来自没钱种地的烦恼。春耕,眼望着即将拉开序幕,卖农资化肥的商家也相序开门做起了生意;我们这边男丁们每天跑来跑去,除了打听农业贷款就是盘算怎么采购即将用到的各种农业物资,尽量做到各自想尽办法耕种自救,不给国家添麻烦。
这些天,村里的微信群里,讨论声不绝于耳,农村的关卡有些已经开放了,但受病毒影响,“禁足”和本能恐慌心理让人不敢贸然出门,农资的涨价迫使人们产生了网购的想法。一些务工的农民工也进不了城,有的也打算种地赖以生存,但种少了只能填饱肚子。在城里有房贷车贷的农民工们,由于大部分都是干一天说一天的钱,这回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 还好,由于呼市周边农村网络发达;我们这边的孩子们都能在家网课,老师也能在家给孩子们上课。这就让人们省了不少心血。好了,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三农领域创作者金秋麦穗儿)喜欢我关注我。谢谢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损失最严重的是农民中的农民工。因为有很多农民工把自己承包的土地,都转包给了别人,有的转包合同都签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农民工想种地没地种,农民工想打工走不了,有的是在建筑工地,餐饮娱乐场所等单位打工。暂时又开不了工。所以说现在农民中损失最严重的还是农民工。
现在农村陆续到了春播的季节,但是对种地的农民影响并不大,因为为了农民春耕生产,现在农村都己经打开了绿色通道,农资化肥,种籽等农用物资,都可以正常的运送到家里,农民自己在劳动生产中,只要注意卫生,戴口罩,劳动中少聚集,注意疫情的控制传播。因此这次疫情对真正种地的农民来说损失并不是太大。(欢迎评论指导)
在这场疫情里北方种粮的农民没损失,搞养殖的损失不严重,搞暖棚种各种蔬菜的农户损失严重,产的菜运不走扱掉,北方的果树没受影响,农民工们干着急,没法出去挣钱在家呆吧!
我认农民的损失从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来看看受到了哪些可能的损失
1.春耕需要买种子,化肥,或者种苗,相对解封时间来说,可能会晚种几天,损失不会很大。成本会高一点点
2.对于饲养了很多牲畜的来说,会有不小损失,因为小猪崽今年价格高了,鸡苗之类的价格高了,成本高了,如果大量养殖,成本会大量上涨,相对而言未来的收益可能会降低了。
3.外出务工的农民,少挣了几个月的钱,也可能是一年的钱。
总体而言,因为农民这个季节不是特别农忙收获的季节,所以损失不是太大
疫情突如其来的发生,确实让我们农民措手不及。但就纯种地的大多数农民来说,造成的损失相差较大:有的损失惨重;有的几乎为零。但不管哪种情况,比起抗疫一线白衣战士的奉献,都应该忽略不计。
疫情期间农民遭受损失的基本情况
首先说明的是,由于地域不同,我说的只是我们当地的情况。我们北方和南方不同,南方的农作物,特别水果、时令蔬菜一年不断,况且油菜早已进入管理期。那里可能损失较大,尤其水果。
【1】种植季节性农作物的基本情况:由于气温低,地温回温慢,所以我们当地,对于种植季节性农作物的农民来说,损失较小,可以说基本为零。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这里种植农作物一般在4月20号前后,既使需要催芽的生姜和育苗的红薯也要在3月20号进行。
当然损失小,并不等于没有一点损失。种植的冬小麦,开春后表层的冻层已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杂草,此时应及时划锄,一方面可以舒松土壤,增加地温;另一方面清除杂草,减少和小麦争夺养分的机率并利于增加地表受热面积。同时延误了控制麦蜘蛛的最佳时机;另外,影响了春耕:每年元宵节过后,农民紧张的工作开始了:消理前茬、运农家肥。一旦地内无冻后,就及时耕地,为的是土壤沉实,并盼望春雨滋润。但由于疫情的原因,都在家翘首以盼。
【2】损失惨重的农民:这次疫情,给以种植业为主造成最大损失的,就是大棚种植户和果农。以我们这里为例:草莓大棚一年就一季,并且在春节前后上市,并且主要在正月销售,但今年正月是防“疫”的最关键时期。往年从初二开始大棚旁是排列有序的小车,大棚内是拥挤的顾客,自由采摘。而今年大棚外门可罗雀,大棚内是密密的草莓。向四周望望,空无一人,偶见一辆车竟是消毒车,看见一人竟是值勤的。岂不惨透了。以至于后来“疫情”逐渐变缓,往年20一30元1斤的草莓,仅卖到10元左右。可以说损失惨重:因为卖的这10元是本,另外多卖的才是利,实际上等于从去年育苗、闷棚、栽植等一系列工作,全是白忙活。
至于果园,相对于大棚种植户来说,总体上损失小点。但积压在家里的水果卖不出去,春季管理:施肥、剪枝等一系列工作都受到了影响,给今年减产造成定局。
当今情况下,如何自救
【1】损失较大的农民:损失惨重的大棚种植户,只能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解决当前的困难。往年5.1后清理完棚内后到9月底才栽植新草莓,今年在这种情况下要更换思路,利用这段时间外出打工4个多月,挣部分工钱弥补今年的损失;或者今年不歇棚种植一季适宜的时令蔬菜增加收入。
【2】损失一般的农民:现在病例逐渐减少,大多数地方已允许戴口罩、按规定出入。象果园承包户,应利用这大好时机,及时对果园进行管理,把损失降到最低。毕竟果园是单独的一片小天地,在自律的情况下可以自由活动,随心所欲地干自己的农活。
【3】种植季节性农作物的农民:由于春耕备播在即,在逐渐允许出入之际,应早起晚睡,改变按部就班、按时出坡的习惯,紧促一般当前应急的农活,把耽误的工作夺回来,对今年的丰收不会造成影响。
总之,我们也不是高大上。我还是开头的观点,纵是损失惨重的农户,与之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来比,这些损失也应忽略不计,因为他们献出的不仅是体力、精力,甚至有的献出了生命。没有他们的奉献,我们也不会有机会在这里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