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都有哪些当地的名人
你知道中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是哪里吗?中国有以“龙”字命名的省份如黑龙江省,有以“龙”字命名的县如浙江省游龙县,以“龙”字命名的镇和村更是不计其数,但是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只有龙岩市一家。龙岩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中有“红色小上海”美誉的县城,孕育出一位著名的白袍小将。
“龙”字寄托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望,龙岩市名带“龙”,也出了很多风云人物,比如唐代高僧潘了拳、明代航海家王景弘等,现代的羽毛球冠军林丹、举重冠军石智勇等,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头条的创始人CEO张一鸣也是龙岩人。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上,更是出了张鼎丞、杨成武、刘亚楼、邓子恢等一大批开国将军。今天我们介绍的便是出生于龙岩的上将杨成武。
杨成武,生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长汀县可是闻名的革命老区,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第一个设市的城市就是长汀,曾长期是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在这里有过红军太多的第一,第一所红军医院、中央苏区第一支红色赤卫队、第一批军需物资……这里还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中央苏区的发源地之一,因此长汀县享有“红色中华第一市”和“红色小上海”的美誉。
生于斯长于斯的杨成武,自然很早就接受了红色革命的熏陶和教育。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武将大多是像李云龙这样比较粗犷的,但是杨成武上将却因为长相清秀而被称为“白袍小将”。不过在作战的时候,杨成武可是非常勇敢的,红军时期就因为战功卓著而一路升至红一师师长,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等很多战斗都是杨成武亲自上阵指挥的。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115师主力团团长,被誉为日军陆军“名将之花”的日本阿部规秀中将(死后追封),便是在杨成武指挥的黄土岭战斗中被击毙的,震动了日本华北方面军。
解放战争时期,杨成武担任过第一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率部指挥或参加了清风店战役、绥远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著名的战役战斗,战绩斐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杨成武又带领队伍开赴朝鲜战场,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联合国军作战,在文登川之战等战役中击败美军,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有趣的是,杨成武、杨勇、杨得志三位将军同姓杨,被称为“三杨开泰”。三位将军都是战功卓著,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历史人物。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介绍几位龙岩的当地名人与朋友分享。
张宜步(1913—2011),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人。1934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8军团卫生部书记,参谋处书记,红31军91师政治部宣传分队长。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技术书记,青年纵队政治部秘书兼总务科长,新编第4旅供给处政委,冀南军区供给处政委,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处副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供给部政委,第二野战军第10军后勤部副政委兼供给部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10军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等职。
1964年4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2011年3月23日在上海逝世。
郭廷万(1913—1989),福建省龙岩市人。1932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一方面军1军团第1补充师排长、连长。参加过苏区历次反围剿及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连长,东进支队4大队营长,八路军115师教导第5旅15团副团长,山东滨海军区第4团副团长,独2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山东军区警备第11旅第11团团长,滨海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陇海东段警备部队司令员,滨海军区警备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师长,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后备兵团训练司令部步兵第1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第28军82师师长,福建省军区龙溪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市卫戍区司令员等职。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89年10月15日在福州逝世。
孔瑞云(1917—1992),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人。1932年2月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2军36师108团团部共青团支部书记,红1军团1师3团政治处书记、宣传分队长,红1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宣传干事等职。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15师独3营2连指导员,2营教导员,晋察冀军区独1师3团俱乐部主任,挺进军第11支队31大队教导员,芦、抚、青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6团政治处主任,宛平支队政委,平西军分区第9团政治处主任兼昌宛支队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热辽纵队第27旅副旅长,辽西支队司令员,冀热察辽军区第18旅1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副师长,第8纵队后勤部政委,第四野战军12兵团第45军后勤部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45军后勤部部长兼政委,第45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总参谋部军务部装备处处长、装备计划部装备处处长,陆军第67军199师师长、第67军参谋长,济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陆军第67军副军长,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等职。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2年12月30日在济南逝世。
山西忻州现存明清古城,闻名遐迩的“忻城古八景”,都有哪些
亦文亦物谈山西古迹艺术:闻名遐迩的“忻州老城古八景”,到底有哪些?
(感谢邀请,本文约1100字,阅读需用时4分钟)
忻州位于太原北侧的忻定盆地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建城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称秀容郡。现如今的忻州城也有不少古迹,明清古城虽大部分已被毁,城中的民居和街巷,古城的肌理尚存,最为有名的便是忻州城古八景。
要知道,以前的文人是非常有情怀的,他们探寻古迹,梳理文脉,特别好的总结了当地的几道绝佳景观,古八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独担高峰
这一景位于忻州城西南十八里,是海拔高度为1168米的独担山,古来此山中产有云母石,因其漂亮疑为大地精华,当地人将云母称为土丹,后讹传为独担。山顶还留有棋盘石,犹如仙人对弈的遗存。
2、系舟隐诵
这一景说的是忻州城南部的系舟山脉,是太原和忻州的界山,传说大禹治水时曾经在最高峰柳林峰系舟,山顶有石头如环轴一般,名为“系舟嵬(wei)”。也有传说帝尧曾在此系舟,山中林木葱郁,怪崖峻峭,景色绝佳,明代诗人称赞“乔松映古刹,绝岭卧闲云;月色浑如旧,书声绝不闻”。
3、东岩夜月
这一景现众说纷纭,据记载来源于南宋的胡璋,他醉卧中梦见龙王派遣神将来忻州东乡下冰雹,梦醒后果然如此,其所卧之地因之名为“胡璋岩”。此地夜景绝美,因之命名,明代诗作称“仙人游息地,临眺欲销魂……回首霜天晚,寒灯出远村”。
4、石岭晴岚
这一景说的是石岭关,如今这里归太原市的阳曲县管辖,古来为并州、代州、朔州的要塞,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第二道屏障(第一道为雁门关),从唐至清,历代有重兵把守。
5、伞盖青松
这说的是忻州城西南36里的平安山中的伞盖寺,如今古寺已焚毁,仅遗存金大定年间的石经幢,起码在明代这里古松和旧寺尚存,留存有“隐隐山间寺,青青涧畔松;围围拥大盖,郁郁当寒冬”的美景诗句。
6、九龙连阜
讲的是古城西侧的九龙岗,又称九原山,因山有九条边陇,相传为春秋时晋大夫葬地,其实是北朝的大型墓葬群,近年来出土迄今仍震惊海内的九原岗北朝壁画,疑似尔朱家族的墓地。
7、金山六洞
忻州为晋北锁钥之地,附近有忻川水和矿山,六洞则为金、银、铜、铁、硫磺、蜜蜂六洞,讲的是当地矿产丰富,也称“金山绿洞”。
8、双乳浮楼
在忻州双乳湖边,原有一座宋代之前的古建寺庙群,楼阁为五色琉璃,殿分正殿与文殊阁,重楼绮丽,巍峨横空,鸟瞰四方,飘飘然如摇摇欲坠,出际空远,为忻州地标之一,可惜毁于战火之中。
以上,便是通识中所讲的忻州城古八景,基本讲的都是城外的山水人文美景,当然也有人将“阴山吃石、陀螺避暑、仙人棋盘”等列入八景之一,争论很多,此不赘述。
关注【亦文亦物】,实地考察山西国宝,看更多顶级经典文物、古迹艺术
一丶仙人棋盘,在独担山。山上有许多广及坑大的平整巨石,棋盘石为其代表;
二丶香泉红叶,在庄磨境内伞盖山内,有山腰细泉及经霜红叶可候游玩;
三、陀罗避暑丶在陀罗山顶一巨石上刻“此地清凉”四字,确是避暑好去处。
四、双乳浮楼、在湖畔有一一柱悬店的楼阁,故名。
五:阴山吃石。在庄磨境内牧马河川。夏季洪水携石能力逐渐减弱,越往下游石块越小,似被吃掉。
六∵石梯登顶,在系舟山上。
七丶东岩映月,在系舟山福田寺,金代元德明与好问父子在此读书。八伞盖青松,松在伞盖寺,双松并峙,仿佛夫妻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