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争创文明城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996年开始
常州市从1996年开始创建文明城市,到2011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再到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文明城市,去年实现“四连冠”、被全国通报表扬,荣誉的背后,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十年坚守、是“一天星斗共光辉”的上下同心、是“众人植树树成林”的全民参与。十年坚守,久久见功。通过文明城市创建,龙城大地焕发出崭新的时代光彩。创建让人民更加幸福、让城市更加美丽、让社会更加文明。
早在2005年常州就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发展目标。2006年8月,市第十次党代会把“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确定为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五大建设”目标之一
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是怎么区分的
其实国家并没有所谓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划分,也没有定义相关的衡量标准。关于对城市几线的划分,更多的是一些房地产商、投资商和有关机构制定的市场战略而划分的,经过媒体的大力宣传,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比如近年来出现的“新一线城市”,就是由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划分的。
在我国政府层面划分城市的方法有两种,首先是行政等级划分,中国城市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等。
另外一种是按照城区常住人口来划分,即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为中等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为I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为II型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
根据这个划分,以2016年城市人口数据为准,我们共有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5个超大城市;天津、武汉、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以及沈阳8个特大城市,75个大城市,其中I型大城市14个,II型大城市有61个。
至于一线、二线、三线、四线这些城市划分,其实不具备太多实际意义,因此我们也不必过于在意它的划分。
所谓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是一些机构根据城市内统计的数据,进行评估而来,目前大众认可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是2019年5月24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为中国337个中国城市重新分级,评出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8个五线城市。
分级的主要依据是通过收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用户行为数据和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中国城市。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新一线城市,所谓的新一线就是指那些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线城市的城市,也泛指正在发展中的二三四五线城市,2019年,15座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其中北方城市5座,南方城市10座。再算上一线城市中南北城市3:1的格局,南北差异已经超越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成为中国顶级城市之间竞争格局的重要特征。
其实对于城市分级总结来说就是由人口带来的城市繁华程度评价,预判未来的城市发展。并不是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因为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只是城市行政级别(比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以及城市人口规模划分的等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等),这个城市分级也能反映一定的城市实力,城市人口数量、交通、商业等等数据,所以还是被大众所认可的,即便是城市分级,对于广大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才是最主要的。排名都是其次,看看就好,即便自己的城市再好,自己生活不理想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所以看看就好,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回答对你有用,谢谢,欢迎关注交流。
所谓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是一些机构根据城市内统计的数据,进行评估而来,目前大众认可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是2019年5月24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为中国337个中国城市重新分级,评出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8个五线城市。
分级的主要依据是通过收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用户行为数据和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中国城市。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新一线城市,所谓的新一线就是指那些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线城市的城市,也泛指正在发展中的二三四五线城市,2019年,15座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其中北方城市5座,南方城市10座。再算上一线城市中南北城市3:1的格局,南北差异已经超越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成为中国顶级城市之间竞争格局的重要特征。
其实对于城市分级总结来说就是由人口带来的城市繁华程度评价,预判未来的城市发展。并不是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因为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只是城市行政级别(比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以及城市人口规模划分的等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等),这个城市分级也能反映一定的城市实力,城市人口数量、交通、商业等等数据,所以还是被大众所认可的,即便是城市分级,对于广大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才是最主要的。排名都是其次,看看就好,即便自己的城市再好,自己生活不理想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所以看看就好,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简言之: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之己确定(新一线只是入围名单,具体待定中)。
二线城市——“万亿GDP俱乐部”之副省级省会和计划单列市。
三线城市——地市级省会和省辖市。
四线城市——省域(中型)“普通城市”。
五线城市——市属(小型)“县级市”。
所谓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是一些机构根据城市内统计的数据,进行评估而来,目前大众认可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是2019年5月24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为中国337个中国城市重新分级,评出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8个五线城市。
城市的一线、二线、三线等,不是简单某一方面的比较,而且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比较,要考虑一个城市的政治地位、行政级别、管理层级、经济实力、交通条件、科教实力等。中国一线城市,一般是只具有国家全局性的影响力、决策力、集散力、号召力的城市。简单地说就是全国性的存在感,无可逃避,或者是管理上没有上级的城市。
分级的主要依据是通过收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用户行为数据和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中国城市。
其实对于城市分级总结来说就是由人口带来的城市繁华程度评价,预判未来的城市发展。并不是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因为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只是城市行政级别(比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以及城市人口规模划分的等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等),这个城市分级也能反映一定的城市实力,城市人口数量、交通、商业等等数据,所以还是被大众所认可的,即便是城市分级,对于广大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才是最主要的。排名都是其次,看看就好,即便自己的城市再好,自己生活不理想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所以看看就好,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常州经济怎么样
常州是苏南的一个地级市。常州市位于长江南岸,西与省会南京接壤,西北与镇江接壤,东与无锡接壤,南接浙江省。 常州地处中国高度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从上海向西北延伸。常州市人口在2010年人口普查时为459万人。
常州的传统角色是一个商业中心,特别是一个农产品集散中心,这个集散中心运河运往北方,后来运往上海。20世纪20年代,上海开始发展棉纺织业,20世纪30年代后期成立棉纺织厂,抗日战争的爆发驱使许多中国企业到上海以外投资。
这座城市一直是纺织中心,也是江苏省编织的最重要的地。它还拥有大型食品加工厂以及面粉加工,大米抛光和油压工业。1949年以后,它也发展成为工程行业的中心。位于常州东南约10公里的戚墅堰是中国最大的机车车辆工厂之一。常州的其他工程工程生产柴油发动机,发电机,变压器以及农业和纺织机械。在1958年还建造了一座钢铁厂,为重工业提供原材料。
到目前为止,常州仍然是江苏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在苏州和无锡之后排名第三。
常州也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根据福布斯排名,2008年常州市位列中国大陆第九位。
2005年6月批准设立常州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通过便利的交通网络,靠近上海和南京,开发区于2006年10月投入运营。投资者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出口手续办理在出口加工区内办理。常州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
常州国家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位于常州市北部。人口50万,面积439平方公里,东距上海160公里,西距南京110公里。该地区代表了常州市最高级,最成熟的工业园区。在这个地区注册了1300多家外国企业和5000多家当地工业企业,其中约40%来自欧美国家。鼓励的产业包括工程机械,变压器和传动设备,汽车,机车和机车零部件,精密机械,生物技术,制药,光伏和新材料,化工,服装和纺织品生产,计算机软件和研发。一些主要投资者包括特雷克斯,小松,阿什兰化学,约翰逊,加德士石油公司,立达和通用电子。
我02年来常州,做过网络营销,做过传媒文化公司,解触过各类客户,作为外乡人来常发展的一员说说常州经济状况:首先常州本地人非常勤奋,机械制造类纺织类非常发达,是当之无愧的制造强市,所以当地人还是非常富裕的,曾经有个广州的客户在常州设个分厂,和我聊天说你们常州人太有钱人,保安还开奥迪,我就呵呵了几声,其实常州本地有实力的很多还是深藏不露的,没有这么高调的;其次常州商业环境,市场环境,市政公共服务还是相当规范的,不少来常州的外地投资客户还是务工人员、创业人员感受到的是常州商业环境相对比较公平,透明;常州让我感觉到不足的是,感觉比较封闭,只有来常州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它的好,在金融、互联网没有什么大的公司,闷声发财的那种。自我感觉,常州还是经济实力较强,后劲发展有前途的强市,也是比较适合生活工作的城市。
感觉我说得不错的,可关注我头条号:投标那点事 。 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常州经济基础雄厚!80年代苏南模式的发源地,全国工业明星城市。常柴拖拉机,全国第一!如今全国有影响的企业更多,天合,今创,新城地产,红星美凯龙,大娘水饺等等。有2点要强调:1.常州典型“市强县弱”,常州市区很强,2017GDP5800亿,江苏第三!南通2倍,超过无锡市区。2,无锡只是常州下面的千年县,1953才独立出去。常州不是一份为三,现在的经济和面积是和苏州相当,有一个苏州!
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长三角腹地,东与无锡相邻,西与南京、镇江接壤,南与无锡、安徽宣城交界。常州市属长江下游平原,兼有高沙平原和山丘湖圩,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更关键的就是常州的GDP增长速度很快,连续多年时间始终都在稳定增长之中。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很有希望会成为下个新一线城市。目前常州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错,潜力很足。比如交通网路很完善,想要去往各个城市都很方便,还有其它方面的资源,给它的经济总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风光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莫要等到没有时间了,才想到风景有多美!
随着现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旅行成了人们放松心情最重要的途径,尤其是江南的小镇风光,每年都会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江苏苏州的园林艺术以及浙江乌镇的水乡生活。而在众多知名城市的包围中下江苏的常州市就显得略微尴尬了,尤其是在省会南京和直辖市上海的对比下显得黯淡无光,这两座兄弟城市似乎总是能够抢了常州的风头,虽然人均GDP位于这个经济大省的第四,但至今却仍是个二线城市,被认为成,江苏省内最没有存在感的城市。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座在憋屈中前进的城市,常州市!
常州是江苏省内最具文化底蕴的城市,位于长江的南边,濒临太湖,不仅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更是南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距离北京仅有200多公里左右,在南京、苏州和无锡的辐射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GDP高达7050.27亿元,仅次于南通市,位居全省第四,只是在众多经济高速发达的城市下难以显露头角,像是安徽省的省会合肥的GDP 才仅有7822亿元,像是常州这样的一个普通地级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赶超众多省会城市了。
但是这座虽然有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即便是有千年遗迹春秋淹城里三城三河的独特建筑和古今并存的商业街,以及三面环水、曲径通幽的天宁寺等许许多多的历史古建,都没有能够让这座城市成为与苏州齐名的旅游城市。但是相信随着现在旅游热度的逐渐提高,常州这座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城市,终会被拉开面纱,成为国内外最受人喜爱的城市!
常州的光芒不仅仅被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所掩盖,就连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也没能竞争的过苏州的园林、扬州的瘦西湖,实在是让人为它感到惋惜,至今仍是二线城市的它,经济实力却毫不逊色于沈阳、昆明等新一线城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常州也能够跻身于新一线城市的行列,你愿意来看看这座城有着千年历史,但是至今号少有人知道的城市感受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