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哪个城市能像深圳一样崛起
说一个比较被大家忽视的城市,浙江省会杭州。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江苏和浙江也一直是经济大省。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江苏和浙江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是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平心而论,广东省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其中是由一些政策扶植的,但江苏和浙江的经济崛起完全就是靠自己。
其中江苏的苏州仅仅是一个地级市,GDP就超过了1.9万亿,排名全国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重庆。
要知道这五个城市的级别和人口都远远强于苏州,其中包含了三个直辖市和一个经济特区,另外广州的行政地位也是要比肩直辖市的,而苏州却能和这些城市一较高下,可见苏州之强。
不过苏州的级别毕竟是低了点,在它南边的杭州更具发展潜力。
(杭州CBD的天际线)
杭州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城市,2019年杭州的GDP总量为1.53万亿,排名全国第九。
从数据上看,除了上文提到的六个城市,武汉和成都也在杭州前面,杭州似乎并非特别拔尖。但是在GDP前十城市中,杭州的人口是最少的,杭州的实力毋庸多言。
相比于其他城市,杭州的互联网和科技类企业非常众多,阿里巴巴、网易的总部都是位于杭州,由此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2019年杭州第一产业增加值326亿元,增长1.9%。
第二产业增加值4875亿元,增长5.0%。
第三产业增加值10172亿元,增长8.0%。
三大产业占比为2.1%∶31.7%∶66.2%,制造业和服务业占了绝对的大头并且非常繁荣,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阿里巴巴总部)
目前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发展潜力,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人口的净流入量。
如今随着老龄化加剧,年轻人正在不断减少,各地的抢人大战已经拉开序幕,就连上海都放松了要求,除清华、北大以外,现在复旦、上交大、华东师范、同济四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
虽然现在上海的落户标准还是很高,但可以看出上海已经着急了。
对此杭州却表示很淡定,2019年杭州的净流入人口达到了55.4万人,排名全国第一,力压深圳。
在此要说明一点,杭州和深圳的落户门槛差不了很多,深圳的落户门槛也算不上很高,所以户籍问题并不是深圳败于杭州的主因。
从人口流动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于杭州是非常看好的, 否者也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奔赴杭州落户。
(杭州繁荣的经济对年轻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当然,目前杭州和深圳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深圳的GDP要比杭州多了1.1万亿,这么大的差距,杭州一时半会儿是追不上的。
但是杭州的潜力确实很大,在2019年12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杭州定位为特大城市,体现出中央对杭州的重视。
深圳的成功无法复制,这是天时地利人和所决定的。
深圳设立之初,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在大家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深圳已经走在了时代最前沿。尤其电子行业还是朝阳产业,深圳以电子、金融、贸易为支点飞速布局,当其他城市有机会开展这些投资的时候,深圳已经在获益了。
深圳融合了太多的机会与倾斜,一时间吸引了国内众多优质资源和各行各业人才的涌入,早期就连贷款都是无息的。何况当时没有几个有竞争力的城市,就连现在的成都、长沙、佛山这些新一线城市在当时的经济领域都没什么竞争力,郑州、东莞更是跟县城无异。所以深圳的竞争对手都极其有限,就连广东省内的优质资源都在向深圳倾斜。
这样的前提条件如今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因此没有哪个城市能像深圳这样拔地而起,更没有哪个城市能让广州这种级别的牺牲资源推动其发展。
苏州原本很像早期的深圳,但多年过去,苏州的工厂经济越来越强,金融业、商业以及科技企业与深圳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苏州周边强市如林,同一区域有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南通、合肥六个万亿俱乐部夹击,怎么会诞生深圳这样的独秀呢?
想当年各大高校科技类专业有三分之一都去了深圳,而现在一有什么产业兴起,各个城市都争相布局,对人才更是不惜血本去争抢,哪还有如此强劲的吸引力?在民用科技领域,国产电脑品牌和配件品牌80%出自深圳,国产手机品牌和配件60%出自深圳,现如今有哪个城市能做到某个领域有如此垄断级的优势?时代已经不可能再早就第二个深圳。未来也许会有新兴城市崛起,但成长轨迹和支柱产业必然跟深圳大相径庭。广州这样的城市都有可能出现相似的,深圳却是唯一的。
我全国走了很多很多地方了,就是凭感觉知觉推测,下一个城市应该是珠海市。虽然珠海和深圳是同时改革开放的城市,前些年.对比深圳来说,珠海确实发展慢了一点,但是,人均GDP非常高,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港珠澳大湾区的设立,必将带动珠海的经济,去年珠海经济增速,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珠海经济增长速度排名广东第一。我这次也去珠海呆了十几天,确实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横琴岛上面,几乎就是国内最大的建筑工地,工地规模一直扩展到整个横琴岛,一直延伸至珠海的保税区。不仅在建设无数的高级写字楼,还包括城市道路和立交桥,这边的城市轻轨也可以直达广州了,公路也可以直达深圳香港了!乘坐游轮也不用经停珠海市了!可以直达深圳蛇口港,也开通了,通往横琴岛至澳门的路上通关通道,从地理位置上看,等于是澳门岛的后院门户,所以我认为是珠海市。
有些人总觉得深圳用钱就能再堆一个出来。
我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用钱也堆不出来下一个深圳。
1,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深圳正是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当初为什么5个特区'只有深圳做起来? 一是毗邻港澳,第一批吸引了香港澳门的企业。以及带动了外企的进驻。二是深圳政府比较开明, 办事效率高。
2,所有特区中只有深圳是几乎没有本地人的,大家都是外地人,没有排外一说,这在当时众多排外的大城市里面独树一帜,得到了众多英才的青睐。
3,制造业非常发达,众多工人前来工作,同时用工成本低廉又反过来吸引众多外企前来设厂,风光一时无二。想想当年的盛况,和现在的用工成本,现在估计哪个城市都不可能吸引那么多人了!
因此,还能再造一个深圳吗?
首先要精准分析到深圳是如何能崛起的原因,第一条是天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中西部人口大省的人,都把广东作为向往发财的目的地,以广东顺德为代表的制造业发展红火,大量的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民工涌来广东工作,遍地开花的低等制造业让中央意识到是需要高科技带动制造业才能持续发展工业化的。第二条地利,深圳地貌临海,盐田港是广东省最发达繁忙的深水港口,南面就近香港地区,在航运方面有很好的服务业互补,上世纪八、九年代是世界海运业的顶盛期了,香港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珠海等珠三角地区都是这段时期发展的迅猛期了。第三条人和,深圳在中央支持下,大力发展科技高端产业及股票金融业,很多网友经常会问其他地区为什么难以复制深圳的成功,更很多网友说是深圳受到香港的大力帮助才发展开来的,个人认为这种说法非常不准确,最重要的是深圳的高科技企业有大量的珠三角制造业可以让深圳的高科技产品试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没有广东雄厚的制造业做基础土壤,深圳是很难可以成长壮大的。
历史上说:康熙去看望装病的鳌拜,掀开鳌拜的被子后,康熙立刻回宫要杀鳌拜。你怎么看
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将门出身,精通骑射,自青年的时候就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据说还救过皇太极的性命,之后在顺治皇帝福临登基的时候因为牵制多尔衮而立下大功,"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得到了顺治皇帝的重用,顺治死的时候还封他为辅政大臣。
鳌拜对于大清,对于皇太极其实是忠心耿耿的,对于顺治皇帝和康熙还有恩,可是却被亲政后的14岁的康熙在1669年五月设计擒住,给他定下三十条大罪,原本还要处死他的。
列上鳌拜大罪三十,论大辟,并籍其家,纳穆福亦论死,上亲鞫俱实,诏谓:“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
啥意思了?意思就是说原本应该要处死鳌拜父子的,可是最后念在他给大清效劳这么多年,就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和儿子纳穆福收监了,两个月之后鳌拜病死监狱,这个儿子也被释放了。康熙和雍正和乾隆皇帝又先后给鳌拜平反,最后给了鳌拜一等男爵位,总的来说,结局不是很惨。
14岁的康熙皇帝为何要杀鳌拜了?
据说还有这么一段神奇的野史了。
说的是鳌拜卧病在床,康熙皇帝去看望病重的鳌拜,可是掀开被子之后,马上就回宫要杀鳌拜,究竟康熙掀开被子时看见什么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话说14岁的康熙登基后,也开始想自己掌权了,可是朝中很多大事都还是鳌拜说了算,鳌拜的同党很多,康熙皇帝觉得自己有时候还被这些人给挟持了,不能有自己的主见,很是郁闷。
独揽大权的鳌拜已经到了杀人都不用禀报的地步,先是矫旨杀了和自己对着干的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康熙的意思是各鞭一百,没收家产就可以了),接着又把要解甲归田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苏克萨哈定下心怀奸诈、久蓄异志等24项大罪杀害灭族。
康熙龙颜大怒,希望鳌拜可以进宫和自己解释,可是传了几次鳌拜都不搭理,还说自己生病了。康熙就决定去鳌拜的府邸看看真实的情况,就带着自己的侍卫去了鳌拜的住所,这一去可不得了,居然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大阴谋。
康熙到了鳌拜的府邸,里面的人说鳌拜病到卧床不起了,就亲自和侍卫走进了内室,可是就在康熙靠近的时候被侍卫给拦住了,因为他们发现鳌拜的神色有异。
侍卫掀开了鳌拜的被子,发现里面有一把寒光闪闪的刀,康熙呆住了,可是这个时候自己也没带多少人了,好在他反应很快,笑了笑说道:“随身带刀是满洲人的习惯,你们有啥大惊小怪的。”化解了尴尬,但是也马上带人离开了鳌拜府。
鳌拜也许是准备不充分,还是让康熙离开了,几天之后,康熙再传他进宫就下令杀他。其实康熙在看见他拿刀的瞬间就已经决定要杀他了,所以这次传唤就命令一伙少年擒住鳌拜,然后定了30条大罪,关监狱了,鳌拜最后在监狱抑郁而终。
这段故事说完了,可是是真的吗?很明显是被夸大了的野史了。
第一,康熙一直知道鳌拜专权,不会傻到带几个人去看鳌拜。那不就是自投罗网了,孝庄太后这么精明,也不会同意他这么冒险的。
第二,鳌拜其实也没谋反之心,他不会在自己的府邸杀康熙,退一万步说,要是真的设计杀康熙,压根就不会半途而废,以鳌拜的性格那就是会杀的。
历史上康熙的确是擒住鳌拜了,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了?
那是因为鳌拜早期是战功赫赫,立下无数战功,可是后期也仗着功劳巨大而嚣张跋扈了,当时顺治皇帝立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可是鳌拜压根就没把其他几个人放在眼里,索尼年事已高,很多事都不过问,去世前上书请求康熙按照规矩应该亲政了到是干了一件好事。遏必隆基本上都是顺从鳌拜,不反对鳌拜干任何事情,压根就不敢反对。
苏克萨哈就最惨了,一直被打压,在请求解除辅政大臣去给顺治皇帝守陵墓的时候又惹怒了鳌拜,鳌拜可不想解任辅政大臣了,鳌拜干脆说他”欺藐幼主、不愿归政”将他杀了,这才是康熙杀鳌拜的导火线,康熙觉得鳌拜杀辅政大臣已经是无法无天了。
但是康熙杀鳌拜也是计划很久的事情,并非是一朝一夕成功的,先是招募了一批少年天天练习布库为戏,鳌拜看了是喜滋滋的,觉得康熙整天只晓得玩乐了;接着又把鳌拜的很多亲信都找借口派到外地去了,远离了京城,无人救鳌拜;最后康熙还把守卫都换成自己的亲信。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宣鳌拜进宫,鳌拜毫无防备就进宫了,他压根就没想到14岁的康熙要杀自己,最后就被一伙少年擒住,打入监狱,两个月之后在监狱抑郁而终。
康熙最终没有杀鳌拜,第一是鳌拜的确有功劳,满身的伤痕就是最好的见证,第二康熙也不糊涂,知道鳌拜只是嚣张跋扈,还没有谋反之意,所以才没有杀他还在晚年给他平反了。
怎么说了?人还是低调点好,特别是为人臣子,功高盖主还嚣张跋扈的话,很可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毕竟君王脾气不同,不会都像李世民那样善待功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