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限行车辆拍照么
限行肯定会拍照,在限行措施实施期间违反限行规定的车都会被拍。,静默区内对交通予以限行,一律凭物资运输通行证或防疫工作通行证放行。物资通行证由市交通局发放和管理,防疫工作通行证由疫情现场处置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发放和管理。
限号拍照规则
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的车辆车牌尾号分为五组,定期轮换停驶日,北京车辆限行规定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公告。首次停驶车牌尾号:星期一至星期五分别为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含临时号牌;机动车牌尾号为英文字母的按0号管理)。

根据北京车辆限行规定内容,2008年10月11日至2009年4月10日,其他机动车(含已办理长期市区通行证的外省、区、市进京机动车)试行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除外),限行范围为五环路以内道路(含五环路),限行时间为6时至21时。停驶的机动车减征1个月养路费和车船税。
以下机动车不受北京车辆限行规定的限制:
(一)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不受北京车辆限行规定限制;
(二)公共电汽车、省际长途客运车及大型客车、出租汽车(不含租赁车辆)、小公共汽车、邮政专用车、持有市运输管理部门核发的旅游客车营运证件的车辆,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定的单位班车和学校校车不受北京车辆限行规定限制;
(三)车身喷涂统一标识并执行任务的行政执法车辆和清障专用车辆不受北京车辆限行规定限制;
(四)环卫、园林、道路养护的专项作业车辆,殡仪馆的殡葬车辆不受北京车辆限行规定限制;
(五)悬挂“使”字头号牌车辆及经批准临时入境的车辆不受北京车辆限行规定限制。
违反限号出行的,一天之内不管被拍到多少次,一般只会按一次处罚。限号也顾名思义就是限制特定的车牌号出行,一般都会划分特定的区域限行,需要注意的是例如限行区域为三环以里,大部分地区会将三环路也同样划为限行区域,最好不要在边缘区域行驶避免被抓拍。限号抓拍是有特定的规则,但地区间也会略有不同,违章的抓拍间隔一般为3个小时,也就是从首次被拍之后的一个小时内,一般不会产生再次的违章(闯入特殊区域除外),如果一直在限行区域内行驶那么一天就有多次违章的可能了。
一、限号的处罚措施:根据《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中的相关条款,违反限行区域规定的给予100元罚款,并且扣驾驶证3分的处罚,这里需要注意驾驶证扣分的处罚是具备区域性的,有些地区则是以罚款教育为主,不对车主进行扣分处理。
二、违章时效:也可成为抓拍的间隔,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被抓拍一次能管多久,电子抓拍间隔为3个小时,就是我们在限行区域内第一次抓拍和第二次有效抓拍有3个小时的间隔,例如第一次抓拍为上午9点,那么我们只要在12点前驶出限行区域或者停止行驶,就不会再被抓拍了,但是如果不注意这个间间隔我们一天被拍两三次也是有可能的。
限行怎么抓拍的
摄像头的原理,大家应该已经了解,一是地上埋线圈感应,二是雷达测速,二者都和号牌无关。
号牌的识别必然是后期处理。后期处理可以用类似ocr的方式机器识别,也可以用肉眼识别,效率差不多。
之所以说效率差不多,是因为摄像头拍摄清晰度、准确度都不能和扫描的文本比。要想准确率高,识别速度不会很快;要想提高速度,识别错误太多没有价值。肉眼识别1张照片恐怕至少要1秒吧。
所以摄像头抓限行的最有可能的工作原理是:把摄像头的红灯时间改为永远红灯,就可以把经过的所有车辆拍下来。然后再后台人工识别。粗略估计了一下,一个摄像头拍1天的照片,至少需要1个人工作8小时才能看完。府右街双向6个摄像头,就需要6个人。
这样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每天用来拍限行的摄像头必然不多。也不一定每天都开。著名的府右街,两次被拍的同学时间上差了21天,有的同学从那里经过也没有被拍,也可以证明即便是在天安门周围,也不是天天都拍限行的。毕竟闯红灯、超速才是整治的重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多个同学反映在同一个地点被拍。
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来说,一个可行的选择是,每天随机的抽查几个路口,把摄像头改成拍限行的,形成一定的威慑。如果路口是随机选取的,那么理论上讲,只要时间足够长,违反限行的车早晚会撞到。但事实上只要实际违反限行的人不是非常多的话,被拍到的概率极低,否则的话,人力物力投入太大,得不偿失。
车载的那种另说。这里说的是固定摄像头。车载的那种无论从数量、成本、体积等各方面都和路上的固定摄像头不在一个数量级。一辆监测车也就比一个警察更管用些,不能和到处都是的固定摄像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