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十大名景
太原晋祠是太原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博物馆之一。以下是关于太原晋祠的十大名景:
1. 读书台:始建于北齐时期,是晋祠的主体建筑之一。
2. 望川亭:亭内有观景台,可以俯瞰晋祠周边的风景。
3. 流杯亭:是一个供游客休息的亭子,可以欣赏到晋祠的美景。
4. 涌雪亭:坐落在晋祠的北部,是一个观赏雪景的理想场所。
5. 仁智轩:是一个供游客休息和品茶的地方,内部装饰精美。
6. 均福堂:是晋祠的主要祭祀场所,供奉着晋文公、晋文侯等历代晋国君主的神位。
7. 难老泉亭:供游客品尝当地的泉水,是夏季消暑的好去处。
8. 善利泉亭:供游客品尝当地的泉水,也是休憩的好地方。
9. 唐叔虞祠:奉祀唐叔虞的祠堂,内有唐叔虞的塑像和乐器等展品
10. 关帝庙:位于晋祠附近,供奉关圣帝君的庙宇,内有关圣帝君的塑像和壁画
晋祠必看景点
圣母殿
在晋祠中轴线最后隅。前临鱼沼,后拥危峰,雄伟壮观。创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四周围廊,为人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
鱼沼飞梁
在晋祠圣母殿前。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其结构为水中 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豕托桥面,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乙翼下斜至岸边。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造型逼真,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晋水源流
在晋祠内。源流主泉难老流量1.8立方米。源上建水母楼,头层三间带廊二层为三间。歇山式屋顶,内塑水母坐像及侍女。源前十孔分水,南北两渠。水温保持17摄氏度,常年不息。唐代诗人李白《咏晋祠》 诗中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昔草绿。”献殿在晋祠内鱼沼飞梁之前。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创建,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晋祠之铭并序碑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 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额书飞白体“贞观廿年正月廿六 日”。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铭文歌颂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唐皇室政权。全文一千百零三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颇有王右军书意。刻工洗炼,是仅次于《兰亭序》法帖的杰作,可谓行书楷模。奉圣祠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南郊晋祠南侧。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建为寺,今已残坏。寺北浮屠院有舍利生生塔一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 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
“宝塔披霞”
为晋祠外八景之一。金人台也称莲花台,所谓金人就是铁人和铁汉。四人铁人中以西南隅的铁人为最,是北宋绍圣四年(1097)所铸,溜光钲亮,被称为宋朝的“不锈钢”,造型独特,威武雄壮。东北隅的铁人为民国2年(1913年)补铸。
回答如下:
必看景点:晋祠三绝三宝三匾
三绝分别是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
三宝分别是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
三匾分别是水镜台、对越、难老。
晋祠是现代都市中横亘古今的着名风景区,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
介绍一下山西晋祠内的聚仙宫
1 聚仙宫是山西晋祠的一个景点。
2 聚仙宫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唐代,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士李义山而建造的。
该建筑群共有建筑15座,主殿为三进五楼,宽36米,深22米,高31米。
宫殿的每进殿都有不同的用途,如观音殿、文昌阁等,内部装饰华丽精美,有数百根漆柱雕刻精美。
据说聚仙宫是祭祀李义山的场所,也是供奉晋祠祖庙神明的地方。
3 聚仙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是研究中国建筑史和艺术史的重要资料。
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的珍贵财富,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