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中的福建西部指哪里
指南平、三明和龙岩三市的大部分地区,北与浙江省相接,西以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为界,南与广东省毗连。东界北起政和县的岭腰,经建瓯市小桥,在南平市夏道过闽江,向西南沿戴云山西麓,经沙县、三明、永安,过岭头到漳平,沿雁石溪西岸,经龙岩市穿富岭直到永定兰地,与闽中山地、山间盆谷区相接。
福建省有什么优势和缺点?你在福建最不喜欢什么
从地势(理)环境上来说,福建的缺点是多山,优点也是多山…
以耕地面积来算,福建省是全国除了新疆、西藏、青海、内蒙这些西部省份以外耕地面积最少的省份,占比只有10.97%…这让福建省自古以来的粮食供给就非常依赖其他省份,这对于早期的经济发展有很严重的影响,毕竟在几十年以前世界各地的经济支柱都还是农业。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前,外加台海关系的紧张,福建的GDP常年处于全国末尾,一度是全国第28…
高铁进福建都得降速,这是多么“奇葩”的现象?
但是山多也不是没好处啊,听过一句话没?福建省是唯一一个侵华日军想吞却吞不下的省份…即便在日军最强盛的时期,也只是占领了厦门、金门、福州以及泉州等沿海城市,同时封锁了福建海域,就是不敢深入腹地。
打福建实在“划不来”…全省面积12.4万平方公里,80%为山地丘陵,河谷、水网遍布,易守难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的1941年5月,日军试图以3000人进犯闽北南平等地,结果国民革命军第13补充兵训练处所属的装备【团】就差点把他们给全歼了…
福建的天然资源不多,没有煤、铁,前面也说了,粮食自给都不够吃,要啥没啥的,而且福建人确实有点英勇…惹不起、惹不起…还是算了吧…(身为福建人,莫名感到骄傲)
所以福建就成为了抗战时期唯一没有被日军鲸吞的东部省份…
另外从地理环境上来说,福建还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靠海,天然的深水港到处都是。
福建有曾经的世界第一港口泉州港(目前30万吨级2个、10万吨级4个、5万吨级8个、万吨级11个);
宁德港有16个作业区,其中沙埕和三都澳可供建10至50万吨级泊位,三都澳还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天然深水港(虽然还没建好),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也称三都澳为“世界最深的不冻良港”。
此外还有整合了漳州港的厦门港,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1112万标箱(TEU)全国第七;
以及福州港、湄洲港等天然良港。
只不过因为…你懂的,很多港口都被“荒废”了,不敢建设。哪天放开手脚,排除后顾之忧了,这些天然良港都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助推器。
福建人可能比较吃苦,比较爱打拼(这不是我说的哈,我也就是转述),所以虽然天然资源贫瘠、又因为台海局势使得很多港口被关闭或者被转为军用,但是福建的经济还是从曾经的垫底到如今的全国前十,甚至去年超过了台湾省。
至于说最大的缺点、我最不喜欢的那绝对就是这里的夏天了,太热,而且是又热又闷,空调几乎得24小时开着。
费电就算了还费水,一天要洗几次澡,家里的狗也要洗,不知道的人看我家突然水电费猛涨,会不会以为我在家里杀人分尸了?
而且那个天气预报还爱忽悠人,天天发消息给我说注意“xx局部地区”有雷雨(台风)请注意收衣服…可我都等了一个星期了,雨呢?台风呢?“局部地区”是哪里?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和鬼子一样觉得进福建不划算?
夏天在福建简直就是折磨…
福建的优势就是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最大河流闽江虽然很短,全长560多公里,但径流量超过黄河,排名全国第15位,黄河第16位;改革开放41年来,经济总量发展全国最大最快!增长6倍和提升15位,这在全国是最高的,超过广东,福建经济发展潜力很大,虽然总量不是很大,全国第八位,但因人口少,仅3900多万人,人均GDP就高了,2019年超浙江,排位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江苏,得益于福建深厚的历史经济文化底蕴,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地域,宋元以来就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历史上有悠久的海外谋生经商传统,故现今是中国著名侨乡,海外福建籍华人华侨一千多万,占全球华人华侨的三分之一,漂洋过海,闯荡谋生,极为艰苦,历代中原战乱,汉人南迁福建,开荒垦殖,福建人靠山面海,吃苦耐劳,安土重迁,崇宗敬祖,创造了独具山海特色的闽文化,福建精神就是:“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这种优良精神促进了福建社会的迅速发展,这是福建的优势。福建的缺陷就是背靠崇山峻岭,山野林密深茂,多毒虫猛兽,早年多虎、蛇威害人类生存,开发不易,这也就是在唐代以前福建是中国最落后区域的根本原因,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福建沿海经济对外开埠,这些自然因素又造成福建的发展缺少纵深,渐渐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近十几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未来的福建要加快国家统一,这些都是挑战!
福建是我的家乡,我当然很热爱!福建有优势也有劣势。最大的优势是人勤志高,自古有"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不但立足八闽大地勤奋耕耘,而且不惜飘洋过海,拼搏海外,以辛劳的汗水换"侨批"(寄外汇)回家乡帮助家人。福建人肯苦读书,有经商头脑,家乡观念重。福建有山有水,地处亚热带,雨水多,气温适宜,植被繁盛。靠山能吃山,靠水能吃水。海岸线长,深水港多,海运方便。缺点是山太多,人口不多。全国大陆解放之后,台湾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福建是海防前线,要备战,经济建设投入很少,所以经济不发达。但改革开放40年,福建变化很大。厦门被列为全国四大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巳发展成高素质高颜值的名城。泉州民营经济发达,产品名牌多,巳发展成经济发达之城。福州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发展高科技和制造业,也发展成发达的大城市。泉,福二市的GDP皆巳逼近万亿元!莆田,漳州,三明,福鼎和南平,还有新崛起的平潭,以及全国著名的县级市晋江,石狮,龙海和福清,经济实力都发展很快。福建巳崛起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均匀的后起之秀,经济发展仅名列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强省之后,并超过台湾。
可以预期的是,待台湾问题妥善解决之后,福建省将摆脱一大制约因素,福建借助改革开放巳取得的雄厚经济基础和陆海空交通优势,必将经济起飞,进入全国发展前列!
福建省有什么优点呢?主要是福建人都很拼博,正所谓爱拼才会赢,这是福建最大的优势,除此之外,靠海也是福建难得的优势之一。那么福建有什么缺点呢?答案也很简单,福建是标准的穷乡僻壤,贫瘠的土地上的特产就是台湾人和华侨华人,如果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去冒险?
福建的贫瘠主要表现在多山和少田,正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然而小小的福建却有着非常大的人口密度,最典型的就是福建省泉州市的石狮市,其人口密度高达4287人/平方公里,在中国的县城中独占鳌头。而与人稠相对的却是土地的贫乏,尤其是耕地的贫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福建的人均耕地面积也就0.5亩,仅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因为土地贫瘠和多山,所以福建在军事角度上是非常不重要的,故有“兵家不争之地”的说法,清代地的理学家顾祖禹曾经对福建的军事价值进行了一番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想要凭借福建作为根据地来争天下,则福建的兵力和钱粮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古代中原人士往往避难福建,其中以福建陈氏为例子,福建陈氏的郡望多为颍川,而颍川则是古代河南地名,可见福建陈氏之根是来自河南的,只是为了避祸而逃难福建,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魂系中原!闲聊“颍川衍派”等郡望背后的福建开拓史》。不过因为山多,福建也在天下战火连结之时往往较少被蹂躏。而在侵华战争期间,丧心病狂的日寇也绕过了福建绝大部分山区,因为侵略福建这些山区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
但是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为天生贫瘠的福建没有办法养活自己的人口,于是福建人开始发扬自己的拼搏精神,很早开始就是一个海洋民族,因为福建人必须要跟海洋做生意,这也是福建人为何遍及全世界的原因。一开始,福建移民为了生存渡海到台湾,所以台湾有所谓的唐山过台湾的说法,其中的唐山不是现在的河北唐山,而是中国大陆的泛指,意为大唐的江山。后来大的移民潮出现在清末,以新加坡为例,单单是福建闽南移民达到了新加坡华族人口的41%,并且以闽南语为内核的新加坡福建话也是当地华族社群中使用最多的方言。不过新加坡也比较奇葩,新加坡是把福建方言中的福建话(闽南语)、福清话和福州话三种语言分开算的。
大批福建移民到东南亚闯荡,逐渐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或者逐渐成为当地的豪族,最典型的是臭名昭著的反华分子阿基诺三世,其祖先是福建漳州下南洋的华人,所以阿基诺三世也来过漳州祭祖。不过客观的说,阿基诺三世这样的反华分子是少数,大量的东南亚华人也曾经反哺自己的原乡,福建的经济腾飞离不开这些华人的鼎立支持和兴办学校。
可以说,中原之人为了避难来到福建山区,形成了福建人。而福建山区是一个生存陷阱,逼得福建人再度出逃成为了海洋民族,向海而生。可以说,福建的山是福建人的保护神,也是福建人的囚笼,更是福建人奋斗的动力。
往期链接:
菲律宾华人往事:为进入菲律宾权力中心,华人们已经“菲化”
菲律宾首富为何是福建移民?福建人如何控制了菲律宾的经济命脉?
在魔幻现实的菲律宾,做一个普通人,想过安稳日子有多难?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您的点赞和留言是我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