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投放原子弹的具体路线
美国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两次原子弹,飞机都是从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起飞、
美国投放原子弹的具体路线和过程如下:
一、广岛
1945年8月6日凌晨1:37,三架气象飞机首先出发,直奔日本。凌晨2:45,“埃诺拉·盖伊”号飞离提尼安岛。
清晨5:05,三架执行任务的飞机在硫磺岛上空飞向日本本土。
清晨6:00左右,“埃诺拉·盖伊”号的电子专家雅各布·贝瑟尔看到了正在扫描的日本雷达。
7:09,气象飞机到达广岛上空时,空袭警报开始响起。
8点15分17秒,“埃诺拉·盖伊”投掷炸弹。
下午2:58,“埃诺拉·盖伊”号返回提尼安岛。
二、长崎
1945年8月9日凌晨3时49分,两架B-29轰炸机和两架侦察机从美国提尼安空军基地起飞向预定轰炸目标日本小仓飞去。
当飞机到达小仓上空时,因天气状况最终放弃轰炸小仓而飞向第二目标长崎。
在长崎投弹完毕后,飞机返回提尼安岛。
二战历史秘闻,曾经进入美国的核攻击名单,东京为何逃过一劫
题主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其实东京并没有进入过美国的核攻击名单,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此时的东京已经失去攻击价值。
德国投降以后,日本的失败其实已经不可避免。不过日本政府不甘心失败,依然负隅顽抗,还叫嚣着要“一亿玉碎”。由于担心士兵伤亡过大,所以美国决心使用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此时美国能使用的原子弹只有两颗,所以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
当时美国选择目标时有明确的标准:
1、目标必须有攻击价值,是工业城市或者有大量的军用目标。
2、目标地形要适于发挥原子弹的威力,以便造成足够的威慑。
3、目标要便于观测攻击效果,以便在实战中检验原子弹的威力。
然而从1944年6月开始,美国就对日本本土实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日本国内很多大城市在反复轰炸下早已成为一片废墟。其中东京更是凄惨,自1945年2月23日开始对东京使用燃烧弹进行火攻开始,到5月24日东京共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火攻,有近10万人被烧死,大批建筑物被毁,幸存的东京市民也早已被疏散到了乡村。
因此此时的东京一不具备攻击价值,二不能观测攻击效果。加上美国使用原子弹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日本投降,不想把残存的日本政府彻底消灭,出现日本国家崩溃,没有人能主持投降的尴尬局面。
所以美国在制订原子弹攻击目标的时候,东京根本就没有入选。
兔哥回答;日本是二战时的轴心国,也就是侵略者的一方,二战日本也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有幸品尝原子弹味道的国家,二战中两次品尝了原子弹的威力,使广岛、长崎两座城市毁伤惨重,因原子弹而死伤的人数广岛达到了25万人,长崎达到了14万人。原子弹的爆炸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也是美国特意安排的。为什么不炸日本当时的首都东京呢?这个和美国国家战略有关系。
东京是日本的国都,日本天皇就住在东京,这里也是日本政治,文化,军事大本营的中心。关于为什么不轰炸东京很多都把东京已经受到多次轰炸,破坏严重,不便于观察轰炸效果做为理由,有这个考虑,但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美国为了战后便于统治日本,美国二战中曾经多次轰炸东京,使东京破坏严重,然而即便是这样大规模的轰炸,美国都告诉飞行员们,不要轰炸日本天皇的住所。天皇在日本人的心中就是神,二战正是打着为了天皇而发动了侵略战争,天皇一句话全体日本人都投降了,可见天皇的威望有多高。
美国在日本即将失败时就已经制定好了占领日本的计划,但在日本的外围岛屿争夺战中美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冲绳战役美军整整打了82天,死伤高达7万人,一个小岛尚且如此,占领日本本土代价该有多高。当时日本全国上下已经准备了一个亡国灭种的疯狂举动,“玉碎”!准备和美国死磕了,美国怕了,伤不起!于是原子弹就派上了用场,反正日本也没有,不存在对美国的报复,另外美国也想看看原子弹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属于实验性质。当时选择的城市有六个:东京、京都、新潟、小仓、广岛、长崎,经过反复的论证,后来把东京划出去了,真实意图就是想利用天皇的地位“以日治日”,这是美国真实的意图,所以,天皇没有被审判也是美国早就想好的。
美国在投原子弹前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演练,随着日本越来越败迹露出,美国的对日政策也在发生改变,占领日本,把日本变成对抗苏联的前线,于是轰炸地点确定为京都、新泻、广岛、小仓,长崎,不过长崎是考虑到万一天气不好,而选择的。其实最后轰炸前把京都也排除掉了,只所以选择长崎,广岛两地,一是离的近。第二都是在日本的南部,当时的气流从北往向南吹,这样核污染不会影响日本的东京,这不是美国仁慈,而是为了占领日本的安全,这是美国把轰炸地点定在这两座城市的根本原因,而这样的考虑即便是今天美国也是不便说出口的。
占领日本是美国的既定方针,即便是两颗原子弹后日本还不投降,美国会继续炸,这是肯定的,但绝对不会炸东京。不要以为东京逃过一劫,美国的原子弹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东京,只不过是对外宣传而已,在日本挨炸前,日本国内就有和美国谈判的人士存在了,挨炸后呼声更高,但条件是不能追究天皇的责任,这一切都必须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前落实好。这就是美日幕后的交易,这个交易是建立在违反广大受害国利益的基础上的。二战日本投降后追究天皇责任,审判天皇的声音很高,都被美国拒绝了,其实早就做好局了,这些能说吗?不能!所以,东京是不会挨原子弹的,不存在逃过一劫。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1945年5月23日,美军继续对日本实施恐怖的“李梅火攻”,这一天的轰炸目标就是东京,562架B29轰炸机将在东京上空投下3000多吨燃烧弹。但是在出发前,美军飞机员们得到一项特别命令:不要把炸弹扔到日本皇宫里,因为“天皇将来也许还有用”。
两天后又有512架超级空中堡垒光临东京,再次投下3262吨燃烧弹,整个城市烈焰冲天。由于日本特殊的木质房屋结构,火攻的破坏后果是非常惊人的:日本外务省、海军省和首相官邸被付之一炬,大火不可避免的漫延到皇宫,裕仁躲进了地下防空洞,而皇太子和大部分皇族的住宅都被烧光了。
还有更悲催的,东京陆军监狱也在轰炸中被命中,有62名被俘的盟军飞行员被烧死,这倒是完全出乎美国人的预料。轰炸机扔炸弹毕竟是可以人工操纵的,可是原子弹扔下去就是不可控的玉石俱焚,整个东京包括皇宫将不复存在,这美国人就得合计合计了。
首先,美国使用核武打击日本的目的,是迫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而投降的决定得由日本政府和裕仁天皇来做出。如果原子弹扔下去,一家伙搞死了日本所有的军政高层,日本就会陷入“无组织无纪律”的无政府状态,那还怎么集体投降?
其次,美国政府内部对使用原子弹仍然存有争议,因此在攻击目标的选择上必须有所考量,以免陷入“人道主义危机”。曾经选定的目标里还有京都,然而遭到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坚决反对,认为毁掉一座古都会引发日本人长久的仇恨,为战后治理留下难以排解的敌对情绪。
最后选择广岛和长崎,是因为两座城市都极具军事价值,前者是日本陆军第一总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尚驻有数万名日军,同时也是日本海军护航舰队的集结地;而后者是九州西海岸最大的港口,物资吞吐中心。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美军情报部门的侦察,这两座城市都已经过疏散,分别只剩20万人口,并且也没有关押战俘和国际战争法规中必须保护的第三国人员,从而避免出现轰炸东京时,再误伤自己人造成的尴尬局面。
另外,美国人也得考虑天皇在日本民众间的巨大精神影响力,核武攻击东京,裕仁一定死无葬身之地,对战后统治会造成太多麻烦。美国军方估计,一旦天皇驾崩,日本各地会爆发游击战反抗美军占领,那局面就不可收拾了,因此“天皇确实真有用”。
所以美国动用原子弹的目的,并非毁灭日本,而是压迫以天皇为首的日本军政当局投降,可是如果炸了东京则必然也等于干掉了天皇,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搞不好就是弄巧成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