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天气突然变冷的古代诗句有哪些
古代诗中有许多描写天气突然变冷的诗句,以下是一些例子:
1. 鸿雁南飞断行云,冯唐易老李广难。(杜甫《月夜忆舍弟》)
2. 万里归来颜愈少,风烟夕雨楼台晚。(杜甫《月夜》)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杜甫《月夜忆舍弟》)
5. 高山峻岭拥青云,流水潺湲入翠渊。初秋乍寒晨露重,天碧云深孤鹤愿。(陆游《秋望诗》)
6.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7.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8.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陶渊明《杂诗》)
9.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贴吴钩。(唐婉《维扬怀古》)
10. 入夜风清花影动,秋江水冷鹭鸶飞。(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以上诗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巧妙地表达了天气突然变冷的感觉,并配以丰富的意象,赋予了诗句更多的意境和想象空间。
天气急速变冷的诗
1.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
[宋] 范成大
(一)
一庵湿蛰似龟藏,深夏暄寒未可常。
昨日蒙絺今挟纩,莫嗔门外有炎凉。
(二)
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
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
(三)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2.一年好景橘黄时,骤冷惟应瘦骨知。
次韵君会初冬
[宋] 于石
一年好景橘黄时,骤冷惟应瘦骨知。
吠犬频繁堕霜叶,栖鸦不定战风枝。
炉何必试手可热,文未能成鬓欲丝。
春逼寒梅三两点,蹇驴江路试寻诗。
3.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晓霜
[宋] 仇远
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夹岸蒹葭白,空庭橘柚黄。
宦情真淡泊,岁晚转荒凉。
野寺钟声早,何人仆马忙。
1、[唐] 杜荀鹤《下第东归将及故园有作》原文选段:山城欲暮人烟敛,江月初寒钓艇归。
释义:山中的城镇快要天黑人渐渐变少,天气开始变冷了,江面上空的月亮照耀着钓鱼回来的小船。
2、[宋] 李师中《和李明叔理定道中》原文选段:门外初寒江气白,岭头多雨晓痕青。
释义:门外已经开始变冷了,江水之上冒着白气,山顶雨下的很多还有很多绿色植物的痕迹。
3、[宋] 张耒《泛宛溪至敬亭祠送别》原文选段:南国初寒候,扁舟远客心。
释义:南方的天气以及开始变冷了,一叶扁舟带走了远方的客人。
期盼秋雨变凉的诗句
期盼秋雨变凉有关诗句,例如:“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
出自:细雨
唐·温庭筠
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
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
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
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
作者简介:温庭筠,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
立秋就变冷的诗句
一夜秋风飞花寒,几滴露霜落叶冷。
远看山空山有色,近听水流水无声。
不见鲛室玉人立,自有蟾宫桂花影。
半句吟得游子意,两篇写尽故人情。
秋风入户牖,孤月照玉河。
两岸霜花冷,一夜影婆娑。
独醉黄菊酒,自为流浪客。
凭窗望远处,愁情无限多。
初秋冷雨话凄凉,轻解罗衫卧空床,隔秋胜似隔三秋,相似化作泪两行
冷兵器时代,有哪些杀气很重的诗词
正所谓“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诗词,最初只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但中国向来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更是耀眼的明珠,因之也产生了千千万万首绝佳之作,而诗歌的题材和类型,也在发展中变得越来越丰富。
唐代早期国力强盛,开疆扩土成为了每个帝王热衷的事情,因此,边塞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文人,为了有个好前途,也纷纷将眼光望向边塞,希望能在行伍中混个封妻荫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似乎成为了当时的“时尚”,甚至以山水田园诗闻名的王维,也有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这样雄壮的诗句!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很多著名的“边塞诗人”,比如,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他们的诗歌,纵横豪迈,写边塞的肃杀风景,也写军队征战的“霸气”,因此,他们几人的边塞诗,读来多有“杀气”,有些甚至让人心有余悸,不寒而栗。他们四人的诗,多读一读、体会一下,肯定能够感受到冷兵器时代的杀气是怎样的。
因为这四人的诗歌较多、流传也非常广泛,就不再一一列举实例,除此之外,我们再来看一些非边塞诗且杀气很重的诗歌。
首屈一指的,当然是李白的《侠客行》,诗曰: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是小时候看金庸的小说,《侠客行》开篇,便放上了李白的这首名作,对“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印象非常深刻!
唐代游侠之风很盛,关陇一带,更是如此,因此学习剑术,成为游侠,也是当时很多人的选择,据说李白年轻时便曾拜剑术大师裴旻为师,“十五好剑术,高冠佩雄剑”,剑法很高,因此他写《侠客行》,也可以说是一种尚武的梦想吧!“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李白的最高追求,但无奈,他一生都没有实现。
崇尚游侠的,还有诗人贾岛,他在《剑客》一诗中说: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当然,比起李白的“十步杀一人”,这首诗的“杀气”就弱了很多,但仍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虽然贾岛只是托物言志,但仍然让人感受到那种侠客比武前,紧张而又肃杀的气氛!
另外,一些帝王将相的诗歌,也杀气纵横,让人读之如率百万雄兵!
最著名的一首,我想莫过于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曰: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出身盐商家庭的他,不仅善于骑射,也善于用诗歌表现自己心中的感情,这首诗,写于他科场失利后,看到整个晚唐王朝的黑暗和腐败,让他对李唐王朝充满了不满,落第后反而豪情倍增,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佳作。
而且,黄巢真的这样做了,他真的让“满城尽带黄金甲”了!乾符五年,王仙芝死,众人推举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首《示僧》,也杀气沉重,读之让人不寒而栗,诗曰: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
如果传闻真实,这首诗应该是写于鄱阳湖大战之后,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了陈友谅近百万的大军,第二天,朱元璋到一个寺院游访,院中主持见朱元璋煞气很重,于是便动问姓名,希望能够帮他解煞,朱元璋听罢,在寺院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大笑而去。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从白衣起家,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可以说戎马一生,当真是杀伐果断,这首诗,也的确有一股枭雄之气!
金朝完颜亮,有一首《题临安山水》,也写得极具杀气: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说,完颜亮看到了柳永的一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于是顿起南侵之心,于是提兵百万,将要灭掉宋朝。这故事,明显是杜撰,即便完颜亮真的读过柳永的词,也绝不可能因之而起南侵之心,有人居然将完颜亮起兵的“罪”归结到柳永的词上,当真是小儿之见,可笑之极,说是羡慕大宋的繁华富庶,尚可,但说因柳词而羡慕,那就本末倒置了。
当然,杀气很重的诗歌,有很多。比如,岳飞《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纵横豪迈,令人敬佩;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杀得血流成河,又因天寒地冻,血水都凝固成了“胭脂”,令人不寒而栗……
好了,先就说这么多吧!你还知道哪些?不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