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红色之旅的特点
广东红色之旅是唤醒人们的一种记忆,是各个英雄的城市:伟人孙中山、共和国元帅叶剑英、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故乡。广东省委“红色祖屋”巡礼、东纵征途……八条红色经典线路,两百多个红色旅游点,带你走进曾经的烽火岁月。追寻风景中炽热的那抹红色记忆,感受赤诚红色之魂的崇高魅力。
1、学习性
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2、故事性
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到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
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和“姹紫嫣红”的美感。这里除了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观等陈旧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人为缺陷之一。
3、参与性
有些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有损害红色旅游本质特色的危险。为避免重蹈覆辙,红色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节目的参与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红色旅游是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红色旅游线路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1,具有主题性的景区特色,2,具有广泛性及区域性的特色,3,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的景区,4,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特色,5,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特色等等
培英楼由来
便来到了培英中学。这是羊城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至今,已走过142个春秋。
这所中学的建立,颇具传奇色彩。约140 年前,一个叫那夏礼的美国人,扬帆越洋颠簸一百多天,来到广州花地。播下新学的种子。如今在广州、台山、江门、香港、加拿大温哥华等地,都开设了以“培英”命名的学校,它们都是从广州“培英”衍生而来。培英中学,是现代教育理念最早扎根的广州中学之一。这里既有学识湖博的外籍老师,也有从海外归来的中国鸿儒,他们建起了中学早期的实验室,并大力推广现代体育,培养出多名男子排球国手,赢得“排球少林”的美誉。
它,也是一间命途多舛而生生不息的学校。从听松园的琴韵书声,到香港岛上的不灭灯火;从韶关曲江的坚实足印,到连县双喜山的竹林弦歌,那是一部史诗般厚重的迁移史。如今,听松园里,片瓦无存;白鹤洞中,培英中学仍在续写百年历史。回顾培英的发展,仿佛触摸到了广州现代教育跃动的脉搏。知史以明智,知往而鉴来,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个百年老校,听她讲百世根深的校史故事。
晚清的“黄赌毒”达到了怎样的历史高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分别来看。
首先看看黄。
满清的妓女是合法的,连同治皇帝都去逛窑子,何谈别人。
当时全国色情行业的发达,可以说从古至今是比不了的。
北京的妓院总数,朝廷限定为373家,实际上远远不止,到处都是土窑子和暗娼。
1905年,无聊者算过满清各城市的妓女密度,北京大约208人有一妓,汉口150人有一妓,上海147人有一妓,广州837人有一妓,哈尔滨82人有一妓。
当时嫖妓并不是什么丑事,甚至成为社交活动。
资料中写道:广东出版的《天趣报》,从1907年开始进行妓女选秀活动,其发布的“花榜”,对广东性产业的价格走向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还刊发高级性工作者的照片,进行全方位的营销。性产业的开放,导致了淫靡文化大行其道,甚至有官员在生日宴会上邀请艺人大跳裸体舞。
看看毒。
抽大烟的是多如牛毛,上到国家地位最高的慈安皇太后,下到最底层的挑夫、船夫。
当时去四川做生意的商人回忆:两个抬滑竿的身体瘦弱,穷的连鞋子都没有。然而,每走一两个小时,他们就躺在路边抽一个大烟泡,然后继续上路。这些人每日拿到工钱以后,先去买大烟过瘾,饭吃不吃是无所谓的,更别说去养家了。
1894年,大清帝国一共8.66亿亩耕地上,一共有1333.3万亩土地都改种了罂粟,占比高达1.5%。
也就是说,满清到处都可以看到罂粟花。
这还是本地自产的鸦片,还有从洋人手中进口的高级鸦片。
以1908年当年鸦片税收厘金共3302万两为例,其中进口鸦片征缴税厘为502万两,而国产鸦片征缴税厘则达到了2800多万两,由此可见国产鸦片的数量之巨。
大家想想,征税就高达3302万两,可见鸦片多到什么地步。
1881年进口的鸦片就有9.6万箱。
山西全省530万亩耕地中,土质最好的60万亩地全部用来种植了鸦片。这种高产的经济作物,是不能当饭吃的。
1877、1878年,大清帝国爆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农作物减收,史称“丁戊奇荒”,在这场造成大清国1000多万人饿死,2000多万人离家逃难,山西受灾最终。
当时的山西巡抚曾国荃上奏说,山西全省“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
赌
清末可以说是中国赌博历史的顶峰!
康乾时期的禁赌,到那时候早就没影子了。
赌场偏地都是,每个县城必有赌场。
传统的赌博方式如投壶、叶子戏、象棋、马吊、纸牌、骨牌、骰子、摇摊、斗鹌鹑、花会等。
另外,还有很多西洋的新式赌博:彩票、赛马、赛狗、扑克和打弹子等。
早在嘉庆时期的1811,御史韩鼎晋向嘉庆帝密奏的怪事:北京城里赌博成风,大小赌坊遍布。
当时赌博风气特别厉害,下到农妇、少年,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满清官员大多好赌,知法犯法。
资料中写了一件趣事:缙云县令李某,一生嗜好赌博。当他病重即将去世的时候还用手臂敲打床沿,嘴里则发出赌博时的呼喊声。家人哭着劝他说:"你都病成这样还如此地气喘劳神的,何苦呢!"李某说:"我有几个赌友,就站在我的床前,你们只是看不到罢了,他们来邀我,我怎么能拒绝呢?"
说完就昏迷过去。等一会儿,又苏醒过来,向家人伸着手喊:"快替我还赌债!"家人忙问怎么回事,李某回答说:"我刚才到了阴间,和一群小鬼赌了几把,结果输了。小鬼说如果我还上了赌债,就放我回阳间。"家人听他如此说,就赶紧烧了很多的纸钱。可是李某竟在此际闭上眼睛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