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大风天气多而强的原因
(l)冬季半年,西风带南北两支高空急流在高原上空通过,由于相距较近,强度又大,高度又低,在高原上自西向东自由通过,加之白天高原近地面层空气增热而产生乱流扰动,促使上层西风急流动量下传,引起地面风速增大,造成高原大范围大风。只要高原上空有稳定的强西风急流存在,就可以出现阵性偏西大风,风的日变化明显,一般上午和夜间风力很小,中午前后风力急增。 (2)l~4月份,高原南部有较强暖空气北上,高原北部有强冷空气侵入,相持在高原中部上空,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强锋区,强急流。拉萨处在强锋区暖空气一侧,高空风速很大,动量下传,使地面形成大风。 (3)此外,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小地形的峡谷效应,都与大风的产生和强弱有关。例如,藏西北,海拔高,地形开阔,山脉走向与高空急流走向一致,所以有大风,且风力也大。藏南海拔也高,由于峡谷效应,也易形成大风。藏东南由于海拔较低,山脉为南北走向,受高空西风急流影响较小,大风也就较少。因此,高原大风的产生,除与大气环流有关外,还与高原本身大气高温,低压等特性有关。与此相关的是由于冬春多风,太阳辐射强,地表植被稀少,地形复杂,形成高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特点。海拔越高,湿度越低,空气也越干燥。绝对湿度(一立方米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克来表示)和相对湿度(空气中绝对湿度与最大饱和湿度之比)都低。由于湿度小,所以在同一温度下的拉萨,就不如成都寒冷
答: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植被较少,以戈壁和草原为主,地面的比热容比较小,在白天日照情况下升温剧烈,在夜间迅速散热变成冷源,昼夜温差大,所以风就很大。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平常的季风很难能影响该地区,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这种气候形成了自己的环境。
40度地表温度能达到多少
气温40度,地表温度70度。天气预报所报的气温是空气温度。太阳的热能被地面吸收后,地面再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把热传给空气,这是空气中热量的主要来源。
而太阳辐射直接被大气吸收的部分使空气增热的作用极小,只能使气温升高0.015-0.02℃。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般情况下,地表温度都会高于气温。
反常:生猪价格连涨3天,但是猪肉价格却未见上涨,这是咋回事
因为市场不缺猪肉,猪肉卖不动所以猪肉降价销售,而猪目前还是供应偏紧,市场缺猪所以价格上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屠宰企业在进口猪肉回来批发销售,而猪少是少了,但屠企不愿意收购屠宰,尽管价格上涨,稳居30元以上,但却是有价无市。
我国是暂停了从美国进口1——2万吨猪肉了,但从欧盟其他国家进口猪肉并没有减少,而且只是从美国暂停1——2万吨订单交易,比起上半年95万吨简直不算什么?目前市场销售的都是进口猪肉。从我们当地农贸市场看,市场不缺猪肉,零售商户肉案上摆满猪肉了,由于卖不动,零售商户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在农村市场上摆摊销售,前几天,我们当地零售商户案板上肉,已经变颜色了,一看就是冻猪肉,与我们农村现杀的猪肉不一样,没有弹性,不太新鲜,购买猪肉者寥寥无几。由于中国从欧洲国家进口猪肉量大增,欧洲国家掀起了养猪热,生猪存栏量达1.5亿头了。猪肉价格下降,还是终端消费市场疲软,以及进口猪肉大量增加所致,猪肉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猪肉价格下降可能还会持续,价格可能到年底才能稳定下来,并出现上涨。
从农业农村部官方消息看,7月份有一批生猪集中出栏销售。去年底补栏生猪7月份上市销售,生猪价格大涨可能性不大,持续性上涨更是不可能。端午节前,猪价水平可能维持现状,但端午节后,生猪价格行情可能仍然震荡下行为主。目前,猪肉进入传统消费淡季,生猪需求量不大,消费者仍然抵触猪肉价格,鸡鸭鹅充斥市场,价格便宜,消费者更愿意购买鸡鸭鹅来打打“牙祭”。猪价格目前每头猪仍然盈利1300元,养殖户还是对达到110公斤出栏标准的猪,赶紧出栏,不能惜售挺价,后市压栏风险较大。当然生猪价格不会大跌,回归正常价格还需要8个月,在2021年下半年猪价格才能回到“10元/斤时代”,今年养猪仍然是暴利行业,大有钱图。养殖户必须坚定信念,积极增养扩饲,扩大规模养殖,追求规模效益。
天气越来越热,非洲猪瘟疫疫情有所抬头,养殖户必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闲杂人等进入养殖区,做好每天消毒杀菌工作。猪肉消费高峰可能在10月份至春节前,生猪价格年底可能会稳定下来。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生猪价格连涨三天,但是猪肉价格却未见上涨,这是咋回事?最近生猪价格连涨其实并不止三天,我国生猪收购价格从5月下旬开始反弹,一直到现在,上涨局面维持的都还不错。猪肉价格未见上涨,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前期终端猪肉销售市场价格虚高所导致的,猪肉销售终端市场价格虚高和市场人为炒作控价有一定的关系。
2018年十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迅速袭击了我国的养殖业。短短几个月,非洲猪瘟疫情,从北到南再由东到西横扫全国。疫情给我国的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重创。其冲击力是非常严重的。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令我国的生猪养殖业措手不及,无力还击。其结果是在短短几个月内我国的养殖业就回到了十年前的生猪产能水平。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紧接着而来的就是生猪收购市场的猪源严重紧缺的现象,物以稀为贵,猪少了价格自然就会高。同时各大屠宰企业为了扩大库存量,争相加价涨价收购生猪以保证库存充足。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严重性,市场上也是谣言不断,因此猪肉价格一飞冲天。这样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猪肉终端销售市场的不断提价,使得我国在2020年春节前后逐渐,猪价涨到历史最高峰。
但是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过猛直接抑制了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很多人也改变了多年吃猪肉的习惯,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现,全球经济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猪肉价格如果一直保持天价现象,那么必定会有价无市。我国生猪产能今年也在不断的回复,各地新建猪场也是遍地开花。随着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我国的猪肉价格将会慢慢趋于正常化合理化。
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那就是生 猪价格 连涨3天,但是猪肉价格却未见上涨,这是咋回事?难道是屠企“良心”发现了,要让消费者从中得到实惠?显然不是!屠企作为商业企业,盈利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那怎么解释呢?
1、猪价上涨,有价无市
虽然最近生 猪价格 迎来了一定幅度的上涨,而且在6月初可谓是“翻天大涨”,专家也纷纷建议 养猪户 逢高卖猪,可等 养猪人 想卖猪联系猪贩子的时候却发现,猪卖不出去了,也就出现了有价无市的现象,就是虽然屠企提高了猪价但是没人收猪,猪价再高对于 养猪人 来讲也是徒劳。
2、猪肉维持原价,清理冻肉库存
此前笔者说过,现在多数存储进口冻肉的仓库都是满的,尤其是去年年末进口的一些,如若再不处理就将过了6个月的保鲜期了,所以屠企想大力推广冻猪肉。但当时的猪肉价格比现在高,屠企又不能过于压价出售,所以就采取了提高猪价,但是不收猪,冻肉维持原价来出手,给消费者以错觉,猪价上涨了,下一步就是猪肉价格上涨了,要准备猪肉的早点出手,从而达到卖猪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