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是怎样的计划?怎么评价
“台风行动”即指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对苏联首都莫斯科发起的攻势,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对莫斯科外围防线的进攻,另一方则是对莫斯科城市的进攻。为了能够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中央集团军群得到了强大的装甲兵力的加强,首先在一个攻势中投入三个装甲集群的强大装甲兵。
原本在巴巴罗萨计划行动中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就是三个集团军群中最强大的,拥有2个装甲集群(古德里安的第2和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3个步兵集团军(第2、4、9集团军)。此外列宁格勒方向的第4装甲集群也转隶于中央集团军群,至此,德军为此次战役投入了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2个摩托化旅以及46个步兵师,还得到了两个航空队的空中支援,大量的高射炮单位也加强到各个集团军中。
战役的第一阶段以第4、第9集团军突破斯摩棱斯克一线苏军西方面军的防线为开始,德军三大装甲集群冲过被打开的缺口,向苏军防线的纵深挺进,先后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附近形成了两个巨大的合围圈,苏军的外围防线彻底崩溃,大量生力部队被消灭。战役第二阶段的构想是,三个装甲集群沿宽大的正面追击残余苏军,直扑莫斯科。
这个计划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和前几次的战役一样以强大的钳形攻势来歼灭苏军的主力,并向纵深挺进,不给苏军集结兵力重建防线的机会。如果这是在天气良好、道路坚实的夏秋季,德军的攻势基本可以肯定会取得胜利,莫斯科最终会被沦陷。但是时间太晚了,在围歼完莫斯科外围防线的苏军后,道路已经泥泞不堪,德军的快速机动能力已经丧失,德军无法将这个战役胜利扩张为战略胜利,源源不断的苏军向莫斯科增援而来,而德军却无能为力。
第二阶段的作战,德军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机动性,这意味着像之前那样合围歼灭苏军的意图已经不可能实现,正面残酷的消耗战已经到来,这时候拼的是谁的兵力多、补给多谁就能获得胜利,显然德军依靠简易铁路和汽车车队组成的补给线无法同莫斯科这个交通枢纽相比,德军无法满足前线部队的冬季装备的需求,甚至连基本的弹药需求都无法满足!
台风行动是德国军队围歼了基辅西南方面军后,准备向莫斯科进攻的计划,那时已经九月了,希特勒还是调兵遗将,集中主力,打算一举拿下莫斯科,。还是有点过于狂妄了,高估自己,低估苏联了,想入冬前攻占莫斯科,然后,骑白马在红场检阅德军,对自身的疲劳,苏军的顽强,天气,道路,统统没有想到,严重估计不足,导致失败。
1941年9月希特勒制定的“台风行动”是大家熟悉的莫斯科保卫战其中一部分,结果是苏联红军取得胜利,让各国闻风丧胆的“闪电战术”因“台风行动”而折戟。在此之前的纳粹德军打得酣畅淋漓,一路高歌猛进,北方集团军已包围了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已稳在顿巴斯一线,而中路集团军距离莫斯科仅300公里。
1941年6月开始,苏联正式转入战时国民军事经济体制,图为大批装甲车赶往莫斯科。
想想当年列宁苏维埃还是挺英明的,如果首都还在列宁格勒的话,苏联已经灭国,迁到莫斯科后,还能获得喘息的机会。当时的纳粹德军是苏联红军1.3倍,重型武器2倍,飞机2倍,在极好的情况下,德军大本营认为占领莫斯科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希特勒还是比较冷静的,北方集团军虽然合围列宁格勒,但并没拿下,而南方集团军虽然打到顿巴斯,但没拿下乌克兰,所以暂时放弃直取莫斯科的计划。
图为德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向苏联村庄进攻。
到了9月时,北方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态势比较明朗了,对苏军的作战已有了初步的胜利,10月即入冬对德军不利,在还仅有的时间内希特勒在9月6日果断签署了35号作战命令,即以三路大军分别夺取列宁格勒、罗斯托夫、莫斯科的计划,其中占领列宁格勒和罗斯托夫时间在9月15日之前完成,之后三路大军合围莫斯科,在10月入冬前占领莫斯科,此作战命令代号为“台风行动”。
图为苏联卫国战争中大放异彩的卡秋莎火箭炮。
所以,举世瞩目的莫斯科会战拉开了帷幕,德军共投入了兵力达200万,而苏联更是举国之战,莫斯科市民全民皆兵,德军的先头部队一度直抵莫斯科城下,都能看到克里姆林宫就在眼前,但德军低估了苏联军民的底气和战斗力,9月的道路泥泞,使德军不能按计划推进,作战又有分歧,延误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间,11月盟军在北非发起了“十字军行动”,希特勒又抽调了合围莫斯科的部队赶赴北非战场,最终苏军顶住了德军进攻,在12月开始转入总攻。
怎么看待德国空军2架“台风”战斗机在德国北部上空相撞坠毁
谢谢小秘书诚邀答题。我上班的地方上空经常可以看见战斗机进行双机飞行训练,因此个人认为这两架战斗机出事时应该是在进行双机编队飞行训练。如果是常规的双机战斗飞行训练出事的可能性应该很小,最危险的是双机对飞那样高难度飞行,只要其中一架飞机在飞行角度、速度、实施机动的时机把握上稍有偏差,就极有可能造成双机相撞、机毁人亡。还有就是我不知道德国空军有没有双机“眼镜蛇机动”这样的训练科目,如果有的话,只要其中一架飞机在进行机动时出现驾驶员操作不当的情况,另一架飞机可能就因为速度过快、距离太近来不及紧急处置而造成两机相撞。
如果不是进行高难度的特技飞行,是不是说就不会发生双机相撞了呢?不见得。如果这两架战斗机的飞行员一个是老手,另一个是新手,现在突然被临时安排在一起进行双机飞行训练,结果由于缺乏相互默契,其中一名新手突然做某个动作时老手措手不及,结果造成飞机相撞也有可能。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一架飞机在进行单机飞行时突然遭遇发动机空中停车、与飞鸟发生撞击等意外,然后飞机骤然失控,偏巧飞机航电系统又出了问题,飞行员无法与地面指挥系统联系,然后飞行员虽然使尽浑身解数想使飞机恢复正常,但飞机还是不断下坠闯入一片云层中。当出问题这架飞机跌出云层后,另一架正在同一空域进行训练的单机突然出现,结果两机都来不及调整飞行姿态,然后便出现了两机相撞。
驾驶战斗机飞行是高难度、高风险的活计,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了的。毕竟这里面的学问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其实在世界各国的空军中,其实也不少见,关键是要弄清楚相撞的原因,到底是机械故障还是人操作不当,如果是前者,可能导致同型号的战机暂时停飞,直到排除隐患,但这势必影响台风战机的战备值班,如果是后者,可能就要进行详细调查,进行更深入的训练了,以免其他飞行员犯相同的错误
如何看待美国的F35A在机炮格斗中完败于德国的台风战机
F35本身就不是为了机炮对攻而设计的。
现代战机,是先发现先打击,超视距的战斗。
机炮仅仅是摆设。
不到万不得以,没有使用的机会。
就象战舰一样。
日本大和号战列舰。
坚船巨炮。
无舰可敌。
第一次出战。
在美航母舰载机的攻击下,沉入海底。
令人叹息。
现代化的舰艇,有口径不大的主炮装装门面。
主要是导弹打击能力强弱与否。
决定了舰艇的优劣。
步枪上的刺刀,根本挡不住长矛的攻击。
但是持长矛者,抵不住枪弹的射杀。
领先一代的战机,与过去一代的战机交锋,相当于屠杀。
德国阵风战机与F35进行机炮格斗,战胜F35,恰恰证明阵风战机已落伍了。
人与狮子拼牙齿的杀伤人。
狮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虐杀人。
难道可以说明狮子能消灭人类了吗?
故,多多用脑子思考问题。
凌远长著
这个问题很简单:
1.F35是一款完全失败的五代机。
2.强悍一点的直升机都可以秒杀美国F35更不用说德国台风战机了。
3. F35如果成功的话美国能把它卖给盟国吗?
4.美国为什么不卖F22?因为F22成功了具备战斗力了所以美国不会卖给任何国家。
苏联与德国几场著名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我说一下苏联与德国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吧!
战争历来都是残酷的,但是人类好像不太擅长记住战争的残酷,而只是为了自己利益不停的发动战争。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战争的车轮碾压过无数人。
一战过去,二战接踵而至,短短的半个世纪的时间先后爆发两次大战。在一战伤亡最惨烈的索姆河战役的战壕中,希特勒正在瑟瑟的发抖,但是他却成为了二战最终的发起人。二战前夕,世界也并不和平,日本侵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慕尼黑阴谋等等,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已经全球化了。美国在一战以后获得巨大利益,使其快速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纷纷陷入瘫痪中。美国在罗斯福的带领下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但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就没有这么强的实力,即使是丘吉尔、戴高乐等人存在,也挽不回经济的下滑。
1939年,走投无路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能将危机转嫁给别的国家,二战彻底爆发。英国和法国根本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被希特勒打的只能从敦刻尔克撤退,英国伦敦每天还要经受无数次的轰炸。希特勒感觉战争进行的太顺了,忘了拿破仑的教训,派兵入侵苏联(和希特勒“疯狂”程度一样的还有日本,希特勒打苏联,日本打美国)。
- 1941年,擅长闪电战的德国派出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攻打苏联,妄图一举拿下苏联。
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德军凭借着先进武器,迅速占领多出阵地,但是苏联方面也组织了有效的阵地战、城内巷战。天时、地利、人和缺一样,都很难取得战争的胜利,时间转眼到了苏联的冬季,大家都知道苏联处于北极圈附近,冬季是非常寒冷的。对于夏天入侵苏联、只穿一件单衣的德军来说这是一场噩梦,德军的坦克也经受不住苏联的寒冷,纷纷“罢工”。这个时候也正好是苏联反击的时候,1942年11月中旬苏联集结兵力开始准备反攻,苏联方面组织了143个师110.6万人,1350架飞机、计155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强击火炮,而此时的德军只有约100万人,1216架飞机,10290门火炮,675辆坦克。德军节节失利、步步撤退。最终苏联几乎消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的四分之一。从此以后,德军在苏联就处于被动的场面,不得的不退出苏联。
虽然文字不能完全写出战争的残酷,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知道这持续199天的战役是多么的不易。一些电影比如《决战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战役》、《热雪》等也反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残酷。二战的最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战役过于巨大,伤亡人数没办法完全统计,只有一个大体数据那就是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同时参与该次战役的人数比历史上任何战役都多。
时间流逝,但战争的残酷、无情、冷血应永远被人记住,不然世界上那天再出一个希特勒,那人类就真的将迎来灭顶之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