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立冬是什么天气
问题:2024年立冬是什么天气?
答题: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立冬表示一年的冬天开始了,民间有俗话说,十月还有小阳春,立冬节气到小雪节气的时间段里,天气变化频繁,雨雪交加。气温忽冷忽热,要抓紧时间抢收丰收的粮食,不然要唔雪地里面了,
早晨出现大雾是意味着什么
早晨出现大雾往往意味着今天会有一个好天气,将出太阳。出大雾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就像天下大雨,下大雪一样。大雾往往出现在冬天,离你几米远你就看不清前面的东西,遇上大雾天气,为了安全,高速公路将封闭,大雾将持续几小时,一般快到中午才散去,这时,你往往会发现,太阳已高高挂在了天空。
早晨出现大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冷暖气流交汇,形成很大的一个气流团产生迷雾,等太阳升起来以后,迷雾会逐渐褪去消失,此时空气会比较湿润,一般迷雾褪去都会是一个晴天,当然,如果需要洗晒的衣物还是要等迷雾消失后再晾晒,否则衣物上会有露水。
早晨出现大雾意味着天气可能会下雨或者下雪。有一句话说春雾桃花,冬雾雪。当然了,这样的天气出门可得戴好口罩的了。开车的朋友请注意安全,尽量减速慢行,同时打开雾灯。和对象车辆会车,请鸣笛提醒。对方鸣笛,也应给予回应。总之,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早上大雾说明这天的天气会好,晚上天空没有云,没有保暖的效果,所以早上天气比较冷,空气水蒸气凝聚,形成雾!冬天早上雾大预示当天是晴天的天气。秋冬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后,随着天气转晴和太阳的照射,空气中的水分的含量逐渐增多,容易形成辐射雾,因此秋冬的雾便往往能预报明天的好天气
空气中的水汽需要依靠附着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才能凝结成水珠,潮湿的灰尘更容易沉积在呼吸道及肺部,所以大雾早晨空气反而不好。
植物在夜间不发生光合反应,呼吸作用加强吸收氧气排放二氧化碳,所以早晨的空气含氧量较低。
但人的活动会扬起灰尘,夜间人类活动少,所以早晨的空气悬浮颗粒较少,傍晚较多。较低的含氧量不代表空气质量不好。
河南郑州今天突破40度!高温天气什么时候结束啊
谢邀!
没错,5月3日,河南郑州气温突破40℃大关,成为今年全国第一个气温突破40℃大关的省会级城市。其实不只是郑州,5月3日,河南全省几乎都被高温酷暑笼罩,多地气温突破40℃,其中河南荥阳局地达到41℃,领跑全国!不过河南人民不用担心,冷空气已经在路上了,3日晚上开始,河南就将陆续迎来降温,到了4日,河南大部地区的最高气温就将降至22至23℃左右,回到这个时候本应该的样子!
40.8℃!河南郑州成今年首个突破40℃的省会级城市!
作为河南省会,郑州热度不减,气象监测显示,5月3日下午13点37分,郑州气温达到40℃,成为今年省会级城市中第一个40℃+的城市,打破了当地5月上旬最高气温纪录!。截止到下午14点31分,郑州气温更是继续飙升至40.8℃,追平了当地1967年5月31日创下的5月高温纪录。郑州市在3日上午也是率先拉响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酷热当头,河南多地拉响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不只是郑州,5月3日,河南多地都是酷热当道!当天河南有多个气象观测站点打破或追平5月极端高温纪录!5月3日全国高温排行榜前十名也被河南包揽!其中河南荥阳局地达41℃,领跑全国!
(河南包揽5月3日全国高温排行榜前十名)
高温酷暑来袭,包括洛阳、焦作、许昌、平顶山、开封、周口等多地都相继拉响了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
冷空气马上赶到,河南即将“退烧”!
刚刚迈入5月,这样的高温酷暑确实让人们有些不适应,不过让河南人民放心的是,这样的酷暑即将结束。目前冷空气前锋已经抵达河北中部,3日晚上开始,河南自北向南将会陆续迎来降温。到5月4日,河南大部地区的最高气温将会降至22-23度左右,回归这个季节正常的气温水平。大家可以收拾好心情,好好利用假期最后两天的时间出门感受一下春夏之交的惬意!
(点击关注,欢迎留言讨论!)
今年冷空气怎么来的这么早
今年从夏季开始,全国就少有炎热高温,除了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火炉属性”明显以外,全国大部份地区都相对凉爽,这主要与今年的雨水丰富有关,而长时间凉爽就给人造成了“冷空气早来”的假象,其实这个时间冷空气进入我国属实正常。
纵观我国气象历史,每年9月份都是西伯利亚冷空气向南移动的开始,而当前已经9月下旬,且今年秋分创124年最早记录,故冷空气出现并不意外,加之古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9月份全国大部都有连绵秋雨,这也增加了早晚天气凉意。不过,今年冷空气南下显然更迅速、更强烈,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距平值波动较大。
上图是我国近10天气温距平实况图,可以明显看出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蓝色昂然,负距平差值比较大,大部分差值在-4~-2之间,局部最高差值在-6~-4之间。什么意思呢,就是近10天的平均气温,要比总平均气温要低上2--6度,单看数字不是特别大,早晚间的气温差值也比这个数字大,但别忽略这里的负距平是指平均气温,而不是指最低气温,这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前正在遭受冷一股空气“袭击”,且袭击范围比较大,如此一来就不得不分析此股冷空气形成的原因。
往年9月中下旬,南下的冷空气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很少会向南跨越长江,根据气象数据查询,近10年当中,只有2024年长江以南在9月下旬正式入秋,其他时间都是要等到10月上旬,今年长江以南正式入秋足足提前了一个周,原因与冷空气南下的路径有关。由于地球自转会产生偏向力,故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南下过程中也会同步东扩,冷空气进入我国时一般是从内蒙古经过,进而率先影响华北地区,因此9月下旬的入秋更多指华北,且冷空气经过华北时完成了能量交换,冷气团温度有所升高,再向南就不足以影响长江以南。
但本次南下的冷空气不同,没有经内蒙进入华北,而是在黄土高原以西,经过关中盆地,再翻越秦岭,直接侵入了长江中下游,这使得长江中下游气温剧降,直接“一秒入秋”。而为什么这股南下的冷空气没有经过华北,而选择走直线南下呢,原因则与当前华北、东北地区也活跃有气团高压有关。冷气团在物理性质上属于闭合环线,气压由内而外降低,中心气压高故属于冷高压,而冷气团过境线路受气压梯度、等压线密度等因素影响,只要运行路径上有其他气团高压阻路,那冷气团就会选择绕路,这也就出现了上述冷空气向南直入的现象。
至于问题描述中还问:今年会形成“拉尼娜”事件,是一个寒冬,长江中下游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提前入秋 ,关系不大,因为拉尼娜现象当前还并未正式生成,只是预测2024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增加,拉尼娜未正式形成之前,对我国的气象影响比较低,更准确的讲是鞭长莫及。且拉尼娜现象对气象的影响主要是辅助手段,影响主要出现在冬季,不会出现在初秋,自身并不带有冷空气,冷空气的来源还是在极地、西伯利亚。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