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出生人口数量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增量、增速平稳下降趋势,增量从2024年的56.7万人降至2024年的36.8万人,增速从2.9%降至1.7%,均达到“十二五”以来最低水平。人口增量下降、增速放缓既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也与产业结构调整、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生活成本、交通成本提升有关。
常住外来人口增量
减少12.9万
2024年末,本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36.8万人,增量减少8.7万人,增速为1.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常住外来人口818.7万人,与上年比增加16万人,增量减少12.9万人,增速2%,比上年降1.7个百分点。
“十二五”以来,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长呈现出增量、增速进一步放缓,增量占常住人口增量的比重下降的特点。
近半人集中在
功能拓展区
城市功能拓展区常住人口最多,达到1055万人,占49%;其次是城市发展新区,为684.9万人,占31.8%;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常住人口相对较少。
数据同时显示,“十二五”前三年,5成左右的常住人口增量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2024年这一比重上升至62%。城市发展新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增量所占比重均有所下降。
常住外来人口
“流动少”特征显著
89.4%的常住外来人口在本地居住时间超过1年。其中,居住时间在1年至3年的比例最高,占43.1%;5年及以上占28.5%。可见,随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外来人口的流动性不强,成为较为稳定的常住人口群体。
在1年内居住地发生变化的常住外来人口中,61.9%的人口在北京市范围内流动,为了方便就业的占73.6%,表明外来人口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作地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布局规划调整对于促进人口合理再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出生人口达到
23年来最高水平
2024年常住出生人口20.8万人,出生率9.75‰,比上年上升0.82个千分点。“十二五”以来常住出生人口逐年增加,出生率稳中有升,达到1991年以来最高水平。
出生人口较快增长,一是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尤其是25至3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逐年递增,使得出生人口持续增加;二是受传统属性偏好影响,很多家庭希望在羊年前生个“小马驹”;三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调查显示,符合生育政策的家庭愿意生育二胎的比例占37.7%,预计出生人数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据统计部门昨日公布,2024年,北京市常住出生人口为20.8万人,出生率为9.75‰,首次突破了9‰,比上年上升0.82个千分点。数据显示,自“十二五”以来,北京常住出生人口逐年增加,出生率稳中有升,去年已达到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户籍人口,1333.40万人。常住人口,2151.60万人。
北京区县2024年人口:
区域 户籍人口
(万人)
常住人口
(万人)
增长率
(‰)
顺义区 60.95 100.40 5.24
密云区 43.30 47.80 1.44
东城区 97.97 91.10 0.53
西城区 142.95 130.20 5.44
市区 1261.90 7.40
朝阳区 204.22 392.20 5.08
丰台区 112.75 230.00 4.87
石景山区 37.96 65.00 3.56
平谷区 40.08 42.30 3.82
怀柔区 28.11 38.10 5.77
海淀区 238.46 367.80 4.10
门头沟区 24.91 30.60
大兴区 65.13 154.50 6.99
昌平区 58.53 190.80 7.73
房山区 79.39 103.60 6.08
通州区 70.51 135.60 4.50
延庆区 28.21 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