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是如何预报15天后有雨的
现代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原理都是来自数值模式的结果。
数值模式说白了就是一堆描述大气运动的方程组,利用计算机计算得到数值结果。但是这些结果不是直接反应天气现象。而是反应的大气的各种变量(气压,温度,风速,降水等等),预报员或者科研工作者结合这些变量来推测可能发生的天气。
这其中有个问题需要说明,数值模式大值分为两种驱动方式,一种是输入初始变量,然后看后面几天怎么变,比如输入今天的各种气象变量(上面说的那些),然后看看明天的这些变量是啥。这就是逐日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这种预报的准确性基本在7-10天是可以接受的,超过10天,以目前的技术条件,误差就很大了,基本跟瞎蒙差不多。
那有人问了,气候预测,一预测就是几个月几年的,那不是更不靠谱?其实不然,这就要说到另外一种驱动方式,就是输入边界条件,有点懵逼?不怕,边界条件,基本指的是地形,海温,太阳辐射等等这些变量。通常也叫做外强迫。在这些外强迫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后,气候模型就能达到相应的平衡。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平衡后的状态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当然这种气候预测不是报每天的天气状况,而是一个较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状况。比如,明年春天,东北是冷还是暖?是旱还是涝。至于是哪一天出现高温/低温,哪一天下大暴雨,就报不出来了。
尴尬点来了。首先说明,逐日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随着预报时长的增加而减小,换句话说就是,预报的时间越长月不准。相反,输入外强迫的气候预测模型是相对预测时长越长越准确(因为模型需要时间来达到平衡状态,时间短了,不一定能平衡)。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尴尬点就是预报时间在10-30天这个范围,是逐日的也不准,气候预测也不准。这里叫做延伸期预报,是现在科研的难点。所以,逐日的,看个7天也就差不多了。
今天看天气预报10月1日~7日国庆节假期整个都有雨怎么过呢
谢邀。尽管假期每天都下雨,我仍相信会过的比较舒服。鉴于疫情防控形势,不宜到处乱走和人员聚集。宅在家里看电视、刷手机,同亲人们一起玩一玩,做点好吃的,已经很惬意了。没必要再乎下雨的事了呀!
在国庆节假期若有雨就不出行旅行了。在家过吧:把计划展一下。
第一天修剪自己养的花,让花卉也在节日期换发新貌。
第二天自己手工圢几个手串。
第三天把邮票,古钱币,门票拿出来欣赏一翻。
第四天上闲鱼发一批手玩石。
第五天到家附近的鱼塘钓一次鱼。
第六天领着小外孙去超市购物。
第七天在把家里卫生彻底打扫一下准备明天上班
家里过呗
近两年疫情反反复复,出去玩也玩得不安心。
再说,节假日到处堵车,开车出门也是苦不堪言。
不管你,多想去某个旅游景点,都不要选择这样的节假日去,没有风景秀丽,江山如画,只有人山人海。
还不容易放个小长假,出去体验人头攒动和车水马龙。还不如在家,陪陪平时没空陪的家人、刷刷平时没时间刷的剧、做做平时没功夫做的饭来得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