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4月份电费是否上涨
目前没有接到通知,电费新标准如下。
第一级是210度以下的用户,电费是在0.59元每度。
第二级是210度以上400度以下的用户,电费比第一级要多收0.05元。
第三级是400度以上的用户,电费比第一级要多0.3元,就是0.8元一度。
无论农村用电还是城市用电,都是这三个级数
四月的电费肯定不会上涨。电价是由国家统一制订的,不会说涨就涨。当然,国家制订的阶梯电价和调峰电价政策,规定用电高峰时段电价较高,用电低怿时电价也相应🍀低。家庭用电在限行范围内电价较低,超过了限定范围,电价也随之上调。这些都不属于涨价范畴。
续航不足若再被盲视,明年“3·15”该不该“邀请”电动车
首先先说问题本身,目前每个车企都没有忽略续航不足的问题,而且国家也没忽略续航不足的问题。所以这里题主说的续航不足应该指的是实际续航和汽车宣传的续航之间的差距。
1,续航本身问题,车企所宣传的续航为NEDC工况或者EPA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这个只是欧洲和美国模拟工况下的续航,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工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造成续航不足的问题。
2,环境影响,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采用的主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这两种电池均会受到温度和使用年限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环境下,续航里程也会不一样。
3,虚假宣传,如果涉及到这个问题,就真的需要到315晚会打卡了,并不说第一条和第二条就不会上315,这要看问题的严重性。
总之,实际续航和理论续航产生的问题也确实需要车企注意,这个问题迟早会爆发,所以车企应该更实际的宣传自己的续航,而不是那些理论来忽悠消费者。
更多新能源汽车信息请关注我们。
电动车电池的续航能力跟很多实际因素有关,比如温度,太冷太热都不行;比如加速度,急加速也一定费电;比如车载电器;再比如年限,开始1-3年损耗都是慢慢的,之后会显著增加。
厂家宣布一定都是最优情况下,要不然谁还买?如果正常用不考虑费电,按系数0.7/0.8应该比较正常。
是否上315,还真不好说。一是厂家说的新车最优状况,跟你实际肯定没法比,除非大批量一出厂就不行。二呢国家提倡这个,所以嘛,米国不都在说xx正确吗?
其实电动车上市好几年了,大家也逐渐了解它优缺点。如果没有电池本质上改善,越往后,买它的唯一理由就是不限行了。
在中国推出加大号儿的k-car尺寸大于面包车会受欢迎吗
你说的大号的K-car不就是咱们的现在微面吗?
早期进入中国的平头微面如昌河(原型铃木)、五菱(逆向三菱)、天津华利(原型大发)、长安(原型铃木)的外形尺寸都是符合K-car标准(除了排量)的微面。同期的哈飞则是对铃木的原型进行了加长,超过了K-car的尺寸。后期凸头微面开始取代平头微面,第一款凸头微面是长安之星,也是符合K-car标准的。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凸头微面全面取代了平头微面,尺寸上为了迎合中国人大空间的需求,从单纯加长到加宽,逐渐形成了以五菱之光、荣光这两个尺寸为代表的微面产品,如长安之星系列、金杯小海狮、东风小康、北汽威旺等主力品牌。发动机也从当年的三缸、小四缸的0.8、1.0、1.1发展到现在的1.0、1.2、1.3、1.5。配置上虽然比不了日本的K-car,诸如自动挡、气囊、EBD、ESP、轿车悬挂这些高级配置还没有,多变的组合座椅和巧妙的空间设计更没有,但是空调、倒车雷达、助力转向、ABS已经出现在部分品牌的选装目录里,设计也有了进步,脱离了之前的原型和仿造的痕迹。舒适性比原来的微面已经有了明显提升。
在此基础上,从五菱宏光开始,各厂家又推出了所谓的紧凑级MPV。与传统微面相比,发动机前移,车头加长,车身加宽,安全性大大提高的同时,舒适性配置更是向乘用车看齐。但是骨子里就是升级的微面。
所以说,中国已经推出了加大号的K-car,包括现在的微面和微面级的MPV。市场证明,中国人对微面的家庭代步车属性的需求几乎为0,微面的属性就是商用车。而中国人对加大号K-car的MPV表现出完全的认可,这是中国人消费升级的表现。但是中国人的消费升级得也是真的够快,现在这种MPV的销售已经明显下滑,并向商用车用途转变。用不了几年,这种MPV的市场就会消失殆尽。消费者的家用车还是会选择纯粹的乘用车,如轿车、SUV、中型MPV、旅行车,以及带有乘用车属性的皮卡等产品。